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濡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濡脈,又稱濡弱脈、濡弱,是一種脈象名。濡脈的脈象浮而細軟,輕按可得,重按反不明顯。《脈經》中記載:「濡者,如帛衣在水中,輕手相得。」《脈訣匯辨》中記載:「濡者,即軟之象也。必在浮候見其細軟,若中候、沉候,不可得而見也。」濡脈多見於亡血傷陰或濕邪留滯之證。

濡脈的臨床意義

濡脈多見於亡血傷陰或濕邪留滯之證。

  1. 亡血傷陰證:濡脈多見於亡血傷陰證,如吐血、衄血、便血、崩漏等。亡血傷陰證患者由於陰液耗損,導致脈象浮而細軟,輕按可得,重按反不明顯。
  2. 濕邪留滯證:濡脈多見於濕邪留滯證,如水腫、腳氣等。濕邪留滯證患者由於濕邪阻遏經脈,導致脈象浮而細軟,輕按可得,重按反不明顯。

濡脈的鑑別診斷

濡脈與其他脈象的鑑別診斷如下:

  1. 濡脈與滑脈的鑑別:濡脈和滑脈都是浮而細軟的脈象,但濡脈的脈象較滑脈更細軟,而且濡脈在輕按時可得,重按反不明顯,而滑脈在輕按和重按時均可得。
  2. 濡脈與弱脈的鑑別:濡脈和弱脈都是細軟的脈象,但濡脈的脈象較弱脈更浮,而且濡脈在輕按時可得,重按反不明顯,而弱脈在輕按和重按時均可得。
  3. 濡脈與濡數脈的鑑別:濡脈和濡數脈都是浮而細軟的脈象,但濡脈的脈象較濡數脈更細軟,而且濡脈在輕按時可得,重按反不明顯,而濡數脈在輕按和重按時均可得。

濡脈的治療

濡脈的治療應根據其不同的病因和臨床表現進行辨證施治。

  1. 亡血傷陰證的治療:可用生地、熟地、當歸、白芍、川芎等中藥滋陰養血。
  2. 濕邪留滯證的治療:可用蒼朮、白朮、茯苓、澤瀉、薏苡仁等中藥健脾利濕。

濡脈的預後

濡脈的預後取決於其不同的病因和臨床表現。

  1. 亡血傷陰證的預後:如果患者能夠及時治療,預後一般較好。
  2. 濕邪留滯證的預後:如果患者能夠及時治療,預後一般較好。

濡脈是中醫脈象學中的重要概念,其臨床意義較大。濡脈的鑑別診斷和治療方法,需要在辨證論治的基礎上進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