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濡泄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濡泄是一種中醫病名,指的是濕盛傷脾的泄瀉病症。濡泄又稱濕瀉、洞泄、脾虛泄。在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中有記載:「年水不及,濕乃大行,......民病腹滿身重,濡泄寒瘍流水......」這段話描述了濕氣不斷侵襲腹部導致腹滿身重的病症。根據《衛生寶鑒·泄痢門》的記載,脾為五臟之至陰,對寒濕特別敏感。當寒濕氣體侵襲脾臟時,脾臟無法處理胃氣,導致水谷無法腐熟,清濁不分,進而導致水分進入腸間,無法被控制,結果就出現洞泄的症狀,即大便如水。對於濡泄,中醫的治療方法主要是除濕利尿,可使用四苓湯加上二附子、胃苓湯加上草蔻來治療。

濡泄的病因和病機主要是因為脾功能虛弱,無法正常運化水濕,使水濕滯留在體內並泛溢到腸道,導致泄瀉。濡泄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腹瀉,大便量多,顏色較白,質地稀薄,沒有臭味,伴隨著腹痛、腹脹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、大便不成形和小便不利等症狀。治療濡泄的方法主要是通過健脾利濕,可以使用四君子湯加減來治療。預防濡泄的方法包括飲食調節、保持正常生活作息和情緒調理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