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妬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乳妬

乳妬,又稱「妬乳」,為中醫婦科病證之一,首見於劉齋甫《婦科三字經》。其主症為兩側乳房脹硬疼痛,或可觸及結塊,並伴隨憎寒發熱之象。此病多因氣血失調、經絡壅滯所致,與肝鬱氣滯、胃熱上衝或外邪侵襲等因素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肝鬱氣滯:情志不遂,肝氣鬱結,疏泄失常,導致乳絡阻滯,氣血瘀積而成腫痛。
  2. 胃熱上衝:飲食不節,過食辛辣厚味,脾胃積熱,循經上擾乳房,熱壅血瘀而發為乳妬。
  3. 外邪侵襲:風熱或毒邪乘虛侵入乳房,與內在氣血相搏,引發局部紅腫熱痛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乳房症狀:雙乳脹滿硬痛,觸之有結塊,按壓痛甚,或見皮膚微紅。
  • 全身症狀:憎寒發熱,頭痛身楚,口苦咽乾,舌紅苔黃,脈弦數或滑數。

中醫辨證分型

  1. 肝鬱化火型:乳房脹痛伴胸脅悶痛,情緒煩躁,舌紅苔薄黃,脈弦數。治宜疏肝清熱,方用丹梔逍遙散加減。
  2. 胃熱壅盛型:乳房灼熱腫痛,口渴喜冷飲,便秘溲赤,舌紅苔黃燥,脈洪大。治宜清胃瀉火,方選清胃散玉女煎化裁。
  3. 外感風熱型:憎寒發熱明顯,乳房腫痛初起,兼見表證,脈浮數。治宜疏風清熱,方用銀翹散瓜蔞牛蒡湯

治療原則

疏通乳絡、清熱散結為主,依證型輔以疏肝、瀉胃或解表之法。外治可配合針灸,取膻中、乳根、太衝、內庭等穴,以行氣活血;若結塊堅硬,亦可局部外敷金黃散蒲公英搗爛以消腫止痛。

乳妬與現代醫學之「乳腺炎」相似,然中醫更強調內外因結合與整體調理,臨床須細辨寒熱虛實,方能對證施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