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乳房

乳房為人體重要器官,屬足陽明胃經所主,乃乳腺匯聚之處,兼具生理與經絡之功能。《素問·刺禁論》載:「刺乳上,中乳房,為腫,根蝕」,指出針刺乳房部位不當,可致腫脹潰爛,反映其結構敏感與氣血匯聚之特性。王冰注釋曰:「乳之上下,皆足陽明之脈也。乳房之中,乳液滲洩,胸中氣血,皆外湊之。」強調乳房與陽明經氣血之密切關聯,其乳汁生成與排泄,皆賴氣血濡養與經脈調控。

中醫對乳房之生理認識

  1. 經絡所屬:乳房主要隸屬足陽明胃經,亦與足厥陰肝經、足少陰腎經相關。陽明經多氣多血,故乳房豐盈與氣血盛衰直接相應;肝經布脅肋,情志失調易致乳絡氣滯;腎精虧虛則影響乳腺發育與生殖功能。
  2. 氣血與乳汁:乳汁為氣血所化,《婦人大全良方》謂「血上為乳,下為月水」,說明乳汁與月經同源,賴脾氣運化、肝氣疏泄及腎氣溫煦。產後乳汁不通,多責之肝鬱氣滯或氣血虛弱。
  3. 病理機轉:乳癖(乳腺增生)、乳癰(乳腺炎)等症,中醫多歸因於肝氣鬱結、痰瘀互結,或胃熱上壅。如《外科正宗》論乳癰:「厚味炙煿,怒氣鬱結,致經絡壅滯而成。」

乳房與臟腑關聯

  • :陽明經行於乳,胃氣虛弱可致乳少或下垂。
  • :肝主疏泄,情志不暢易致乳脹、結塊。
  • :腎精不足影響乳房發育,如先天乳小或未產而泌乳,多與衝任失調相關。

古籍論述補充
《靈樞·經脈》提及胃經「從缺盆下乳內廉」,肝經「布脅肋」,提示乳疾需兼調肝胃。《諸病源候論》進一步闡述乳癰成因:「熱氣乘虛,客於經絡,血澀則結腫。」可見乳房病變總歸氣血失和、經絡受阻,治療當以疏肝和胃、調理衝任為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