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疳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乳疳,病名。乳房部癰疽經久不愈之病證。出《外科啟玄》卷五。證見乳房部生有瘡腫,經治多難愈,纏綿歲月。或乳頭破潰腫爛,漫延周圍;或瘡面腐肉不去,肉芽不長,甚至破似蓮蓬,疼痛難忍。本證包括有乳腺結核、乳腺癌等,證治按辨證而參見有關條。
乳疳,又名乳癰、乳瘡,是乳房部癰疽經久不愈的病證。多見於青春期及更年期婦女,以乳腺結核、乳腺癌等為主要病因。
臨床表現為乳房部位出現紅腫熱痛,局部皮膚發紅、灼熱、腫脹,有觸痛,可伴有發熱、頭痛、全身不適等全身症狀。若病情嚴重,可出現乳頭破潰、流膿血,甚至乳房壞死。
乳疳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散結為主。可選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等清熱解毒的中藥,或外用黃連膏、紫雲膏等外用藥。若病情嚴重,可在醫生指導下使用抗生素、激素等藥物治療。
乳疳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- 保持乳房清潔,勤洗澡,勤換內衣。
- 避免乳房外傷。
- 注意飲食營養,多吃新鮮蔬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- 定期進行乳房檢查,早期發現、早期治療。
乳疳是一種嚴重的乳房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乳房壞死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女性朋友們一定要重視乳房健康,定期進行乳房檢查,一旦發現異常,要及早到醫院就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