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疽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乳疽

乳疽是一種病名,指的是癰疽在乳房部位發生的情形。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中提到了乳疽的表現:「乳疽的特徵是腫塊堅硬,像牛頸一樣硬,稱之為疽。足陽明脈在缺盆下通向乳房,如果脈虛則腠理開放,寒氣進入乳房,寒氣侵入血液,使血液凝結不流通,結果形成腫塊,並且氣流往復於此。又由於熱氣旺盛,所以最終形成乳疽。如果熱氣久久不散,則組織潰爛形成膿水。」另外,《外科啟玄》提到「乳疽初發時就有硬結的頭部」。根據《校正外科大成》的看法,「乳癰和乳疽都起源於乳房,如果出現紅腫疼痛的情況就稱為乳癰,如果感到硬結而疼痛,則稱為乳疽。乳癰是因為肝氣鬱結、胃熱壅滯引起的,而乳疽則是因為肝氣鬱結導致胃熱壅滯所致。」這些都是辨證論治的觀點。乳癰偏向陽盛和實證,而乳疽則偏向陰虛證。

乳疽的病因和病機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肝氣鬱結:肝臟主管疏泄,也是主要儲存血液的地方。如果肝氣鬱結,氣機無法流通,血液流通也受阻,導致乳房局部的氣血瘀滯,進而形成乳癰和乳疽。
  2. 胃熱壅滯:胃主要負責消化食物。胃熱壅滯,會導致乳房局部有熱毒聚積,這些熱毒熾盛可化生痰濕,形成乳癰和乳疽。
  3. 外邪侵襲:外邪進入體內,可能導致乳房局部的氣血凝滯,痰濕聚積,最終形成乳癰和乳疽。

乳疽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乳房局部紅腫熱痛,皮膚感到灼熱,一碰就很痛。
  2. 乳房局部有硬塊,觸摸上去有波動感。
  3. 乳房局部可能有形成膿液,有時可以自行破潰排出膿液。
  4. 全身可能伴隨發燒、頭痛、食慾不振、噁心、嘔吐等症狀。

乳疽的治療主要以清熱解毒、化痰散結為主。可以使用一些中藥如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、大黃、黃連、黃芩等來治療。也可以外用魚鰾、馬蹄、黃柏、黃連、黃芩等藥材煎水來外洗。

乳疽的預防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2.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3. 注意乳房局部清潔衛生,經常更換內衣。
  4. 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

乳疽是一種常見的乳房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導致乳房局部組織壞死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一旦發現乳房有異常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