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乳癆
病名
乳癆,又稱「乳房癆」,屬中醫外科病症之一,首見於《秘傳外科仙方》。此病多因乳房癰疽久治不癒,纏綿日久,耗傷氣血,終致虛損成癆。其特徵為乳房結核腫硬,潰後膿水稀薄,瘡口難斂,甚則蔓延胸脅,伴隨陰虛火旺之全身症狀。
病因病機
- 肝氣鬱結:情志不遂,肝失疏泄,氣機阻滯,致乳房經絡壅塞。
- 痰濁凝滯:脾胃運化失職,痰濕內生,循胃經上聚乳房,與氣血互結為患。
- 肝腎虧虛:久病及腎,或素體陰虛,肝腎不足,正氣虧虛,瘡瘍難癒。
臨床表現
- 初期:乳房結核如豆李,質硬不痛,皮色如常,漸增大而黏連肌膚,隱痛微紅。
- 成膿期:腫塊轉軟,按之應指,膿成潰後,膿液灰白稀薄,腐肉難脫,瘡周暗紅或紫滯。
- 後期:瘡口久不收斂,甚則擴散至胸脅腋下,伴潮熱盜汗、形瘦脈細等陰虛證候。
辨證論治
-
初期(氣滯痰凝)
- 內治:疏肝解鬱、化痰散結,選方如神效栝樓散(栝樓、當歸、乳香、沒藥)或蔞貝散(栝樓、貝母、天花粉)。
- 外治:隔蒜灸法以溫通散結,或敷貼紺珠膏活血消腫。
-
成膿期(氣血兩虛)
- 內治:益氣托毒,方用八珍湯(人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當歸、川芎、白芍、熟地)加黃芪、皂角刺,助排膿生肌。
-
後期(陰虛火旺)
- 內治:滋陰降火、填補肝腎,主方六味地黃丸加知母、黃柏;若氣血大虛,改投十全大補湯溫補氣血。
補充說明
乳癆與西醫「乳房結核」或「慢性乳腺炎」部分表現相似,然中醫強調整體辨證,尤重肝腎陰虛與痰瘀互結之病機。古籍《外科正宗》進一步指出,此病「久必成漏」,提示其遷延特性,治療需耐心調理,標本兼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