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肉輪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肉輪

肉輪為中醫眼科「五輪學說」之一,又稱「土輪」,指人體眼瞼部位。五輪學說將眼部結構分為五部分,分別對應五臟,用以闡述眼與臟腑的生理病理聯繫。肉輪屬脾,主司眼瞼開合與保護眼球,其病變多與脾胃功能失調相關。

中醫理論基礎

  1. 臟腑歸屬

    • 《銀海精微》明確指出:「脾屬土,曰肉輪。在眼為上下胞瞼。」脾主肌肉,眼瞼由肌肉構成,故歸於脾土。
    • 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進一步解釋:「肉輪者,目睥是也,中央戊己、辰戍醜未之土,脾主肉,故曰肉輪。」此處以五行方位與天干地支相配,強調脾土與肉輪的對應關係。
  2. 生理功能

    • 眼瞼(肉輪)具有開合、遮護眼球的作用,中醫認為此功能依賴脾氣之升清與肌肉之濡養。
    • 脾主運化水穀精微,若脾氣健旺,則眼瞼肌肉豐潤有力;反之,脾虛則可致眼瞼下垂、浮腫或萎軟無力。
  3. 病理表現

    • 脾虛氣陷:常見眼瞼下垂(上瞼下垂),或開合無力,多伴隨面色萎黃、倦怠乏力等脾虛症狀。
    • 濕熱困脾:眼瞼紅腫、糜爛(如針眼、瞼弦赤爛),多因脾胃濕熱上蒸所致。
    • 脾不統血:眼瞼皮下出血或反復瘀斑,與脾虛不能攝血相關。

臨床辨證要點

中醫診治肉輪疾病時,注重整體辨證,常結合以下特徵:

  • 望診:觀察眼瞼色澤、形態,如蒼白多屬氣血不足,紅腫多屬濕熱。
  • 問診:詢問消化功能(如食慾、大便)以判斷脾胃狀態。
  • 脈診:脾虛者常見細弱脈,濕熱者多見滑數脈。

古籍文獻佐證

  • 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將肉輪列為五輪之一,奠定其理論基礎。
  • 《銀海精微》強調「胞瞼為肉輪,屬脾土」,並提出治療需調理脾胃,如用補中益氣湯治脾虛下垂,清熱除濕湯治濕熱瞼瘡。

肉輪理論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,通過眼瞼病變窺探脾胃狀態,為眼科疾病提供獨特診療思路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