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肉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肉螺
病證名,見於《醫學衷中參西錄·醫方》,指眼中翳膜積聚厚重,形如螺狀者,屬眼科外障範疇。此證多因肝經風熱上攻、氣血瘀滯,或陰虛火炎,灼傷目絡,致使睛珠表面濁邪凝結,漸成翳障。其狀或如螺紋盤繞,或似蠣殼堆疊,遮蔽瞳神,影響視物。
病因病機
- 肝經風熱:風熱之邪循肝經上擾目竅,灼傷黑睛,化生翳膜。
- 氣血瘀滯:七情內傷或外傷導致氣血失和,瘀阻目絡,濁邪積聚。
- 陰虛火旺:肝腎陰虧,虛火上炎,煎灼津液,結為翳障。
臨床表現
- 翳膜厚濁,色澤灰白或黃褐,表面凹凸不平,形似螺殼。
- 伴見畏光流淚、視物昏矇,甚則瞳神被掩,僅辨明暗。
治法與方藥
- 疏風清熱:適用於風熱證,方選撥雲退翳散加減,主用蟬蛻、木賊草、黃芩等。
- 活血化瘀:針對氣血瘀滯,以血府逐瘀湯化裁,配伍當歸、川芎、紅花等。
- 滋陰降火:陰虛火炎者,投以知柏地黃丸合石決明散,滋腎清肝。
外治可配合磨翳水或琥珀散點眼,以消翳退障。此證須辨明虛實,標本兼顧,緩圖其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