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乳痰
病名,指乳房內結腫塊,日久潰破之症。見於清代高秉鈞《瘍科心得集》卷中。此症多因情志不暢,肝氣鬱結,氣滯痰凝,或脾胃失調,痰濕內生,循經上擾,結於乳房而成。
病因病機
- 肝經氣滯:情志抑鬱,肝失疏泄,氣機不暢,久則氣滯血瘀,痰濁內停,凝聚乳房。
- 胃經痰氣鬱蒸:脾胃虛弱,運化失職,水濕停聚成痰,痰濕循足陽明胃經上行,蘊結於乳房,日久化熱成膿。
臨床表現
初起乳房內生結核,質地堅硬,推之可動,多無明顯疼痛,或僅有隱痛。隨病情發展,可伴隨身發寒熱,腫塊漸軟,按之應指,終至潰破流膿,形成瘻管,纏綿難愈。
治法
以疏肝解鬱、化痰散結為主,兼顧調理脾胃。
- 未潰期:宜疏肝理氣,化痰軟堅,方選逍遙散加減,酌加半夏、貝母、栝樓等化痰散結之品。若兼熱象,可佐黃芩、連翹以清熱。
- 成膿期:若膿已成而未潰,可配合托毒透膿之劑,如透膿散加減。
鑒別要點
乳痰需與乳岩(乳腺癌)、乳癖(乳腺增生)等相區別。乳痰病程較緩,腫塊初期多光滑可動,潰後膿液稀薄;乳岩則腫塊堅硬如石,形狀不規則,潰後瘡面凹凸不平,預後較差。
附方參考
- 逍遙散加減:柴胡、當歸、白芍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、薄荷、生薑,加半夏、浙貝母、全栝樓。
- 消瘰丸(《醫學心悟》):玄參、貝母、牡蠣,可輔助化痰散結。
乳痰之症,貴在早期調治,若痰結未堅,用藥得當,可消散於無形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