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乳痛
乳痛為中醫病證名,指兩側乳房時發疼痛之症,首見於《外科理例》卷四。此症多因帶脈受風邪侵襲,氣血凝滯不暢所致。《證治準繩·外科》卷三詳述其病機:「婦人內熱,脅脹,兩旁不時作痛,口內不時辛辣,若臥而急起,則臍下牽痛,此帶脈為患。」指出帶脈失調為關鍵病機,並伴隨內熱、脅脹等兼症。
病因病機
- 帶脈風邪流滯:帶脈環腰一周,主約束諸經。風邪客於帶脈,氣血運行受阻,上擾乳房經絡,發為疼痛。
- 肝鬱化火:足厥陰肝經布脅肋,循乳頭。情志不遂則肝氣鬱結,久鬱化火,灼傷經絡,致乳痛兼見口苦、脅脹。
- 衝任失調:衝脈隸屬陽明,任脈主胞胎。二脈氣血失和,可影響乳房氣血濡養,引發週期性脹痛。
證候特點
- 疼痛性質:脹痛、刺痛,時作時止,或隨情緒、月經週期加重。
- 伴隨症狀:口乾辛辣、脅肋脹滿、臍下牽掣痛,或見經前煩躁、舌紅苔薄黃。
治法方藥
- 疏肝清熱:以小柴胡湯為基礎,加青皮破氣疏肝、黃連瀉心火、山梔清三焦鬱熱,適用於肝鬱火旺之證。
- 調和帶脈:可佐入當歸、白芍養血柔筋,或配合針灸帶脈、足臨泣等穴,以通調氣機。
- 活血通絡:若兼血瘀,酌加丹參、川芎,以行氣活血。
古籍佐證
《醫宗金鑒·婦科心法》提及:「乳房屬胃,乳頭屬肝」,故乳痛治療常從肝胃二經著手,兼顧帶脈調理。清代《傅青主女科》更強調「平肝解鬱」為緩解乳痛之要法,方如丹梔逍遙散加減。
此症需與「乳癖」(乳腺增生)、「乳岩」(乳腺癌)等鑑別,臨床須詳辨虛實寒熱,對證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