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乳頭
乳頭為乳房中央突起的尖端部位,在中醫學理論中,其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主要與肝經密切相關。
中醫理論基礎
- 經絡歸屬
乳頭屬足厥陰肝經所主。《靈樞·經脈》記載,肝經循行「布脅肋」,其氣血上貫於胸,與乳頭相通。肝主疏泄,調暢氣機,若肝氣鬱結或肝經濕熱,可反映於乳頭,表現為脹痛、色澤異常或分泌物增多等症。 -
與臟腑關係
- 肝:肝藏血,主疏泄。情志不遂、肝氣鬱滯時,乳頭易出現脹痛、硬結,甚則引發乳癰(類似現代醫學之乳腺炎)。
- 脾胃:足陽明胃經行經乳房,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。若脾胃虛弱,氣血不足,乳頭可能失養而色淡;若胃熱上衝,則可能見乳頭紅腫、灼痛。
-
病理表現
- 肝鬱氣滯:乳頭脹痛,伴隨情緒波動,舌苔薄白,脈弦。
- 肝經濕熱:乳頭分泌物色黃黏稠,或周圍皮膚濕疹、瘙癢,舌紅苔黃膩。
- 氣血兩虛:乳頭色淡無華,按之柔軟無彈性,常見於產後氣血虧虛者。
診斷與辨證
中醫診察乳頭,注重其形態、色澤、觸感:
- 色赤而腫:多屬肝火或胃熱。
- 色暗有瘀斑:提示氣滯血瘀,常見於長期情志抑鬱者。
- 內陷或畸形:可能為先天肝腎不足,或後天氣血失調所致。
乳頭之症,需結合全身症狀與舌脈,辨明虛實寒熱,以調肝、健脾、清熱、補血等法治之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