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下嬰兒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乳下嬰兒,出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五。指六歲以下的小兒。

《諸病源候論》卷四十五曰:“乳下嬰兒,謂六歲以下者。”

乳下,指乳汁未斷。嬰兒,指小兒。六歲以下的小兒,尚未斷乳,故稱乳下嬰兒。

乳下嬰兒,由於身體各機能尚未發育完全,因此抵抗力較弱,容易患病。常見的疾病有:

  • 外感疾病:如感冒、發燒、咳嗽、腹瀉等。
  • 內科疾病:如消化不良、腹痛、腹瀉、便秘等。
  • 皮膚疾病:如濕疹、痱子、痤瘡等。
  • 其他疾病:如先天性疾病、遺傳性疾病等。

乳下嬰兒患病後,應及時就醫,以免病情加重。在治療期間,應注意以下事項:

  • 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勤洗手、勤換衣。
  • 飲食要清淡、易消化,避免吃生冷、油膩、辛辣的食物。
  • 注意休息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• 適當鍛鍊,增強體質。

如果乳下嬰兒出現以下情況,應立即就醫:

  • 發熱超過38.5℃,持續時間超過3天。
  • 咳嗽、流鼻涕超過1周。
  • 腹瀉超過3天,每天排便次數超過5次。
  • 嘔吐超過2次。
  • 皮膚出現紅疹、水泡、潰瘍等。
  • 精神狀態不佳,哭鬧不止,拒絕進食。

乳下嬰兒的健康,關係到家庭的幸福和社會的和諧。因此,我們要重視乳下嬰兒的健康,為他們提供良好的成長環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