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乳卸

病名:乳卸,見於晟叔來所著《增訂達生篇》,指婦女乳頭下垂過長之病證,屬中醫外科或婦科範疇。此症多因肝經風熱外發,或情志不暢、肝氣鬱結,導致氣血失調,經脈弛縱,乳頭失於固攝所致。

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乳房屬胃,乳頭屬肝。肝主疏泄,性喜條達,若情志抑鬱,肝氣不舒,久而化熱,風熱循肝經上擾,可致乳頭鬆弛下垂;或脾胃虛弱,氣血不足,經脈失養,亦可能引發此症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可見單側或雙側乳頭異常伸長,甚者下垂數寸,局部或伴輕度脹痛,但無明顯潰爛。若兼肝鬱化火,可伴口苦、煩躁、舌紅苔黃等症;若氣血兩虛,則見乏力、面色萎黃、舌淡等象。

治療方法

  1. 內治

    • 肝經風熱:治宜疏肝解鬱、清熱祛風,方選小柴胡湯加減(柴胡、黃芩、半夏、黨參、甘草等),或配合丹梔逍遙散以增強疏肝清熱之效。
    • 氣血不足:可選用補中益氣湯,升提中氣以固攝乳頭。
  2. 外治

    • 以羌活、防風、白蘞等份燒煙燻患處,藉藥性溫散之力,促氣血流通。
    • 另用蓖麻子四十九粒(去殼搗爛)、麝香一分研勻,敷於頭頂百會穴,利用蓖麻子升提之性與麝香開竅透絡之效,引氣上行。待乳頭回縮後,需立即洗淨藥末,避免過耗正氣。

古籍補充
《醫宗金鑑》提及類似症狀,強調「肝鬱筋弛」為本,治療需注重調肝理氣;《外科正宗》則載有外用升提藥貼敷之法,與前述療法相類。此症雖罕見,但反映中醫對經絡氣血與局部病變關聯之重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