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乳醫

乳醫,為中醫古代名詞,首見於《漢書》。其涵義可分為二:

一、接生員

乳醫在古代指專門協助婦女分娩之人,俗稱「穩婆」或「看產」。此類人員多由經驗豐富之女性擔任,負責產程照護、接生及產後調理。在傳統社會中,穩婆不僅具備接生技術,亦通曉民間驗方,用於處理難產、產後血暈等急症。

二、古代醫官名

據《漢書·霍光金日磾傳》所載,乳醫亦為官方設置之醫職,專司婦人疾病診療。此職可能隸屬於太醫令,負責宮廷或官宦之家女性疾患,如經帶胎產諸症。其職能較穩婆更為廣泛,除接生外,尚包含調經、安胎、治帶下等婦科專科治療。

中醫理論背景

從中醫婦科學角度論之,乳醫之職能與「婦科」範疇密切相關。傳統中醫認為,女子以血為本,而乳房與胞宮皆受衝任二脈所司,故乳醫所涉病症多與氣血失調、經絡瘀滯相關。如《婦人大全良方》等古籍所載,產後病多責之氣血驟虛,而帶下諸疾則常因濕熱下注或脾腎兩虛所致,此皆屬乳醫診治範疇。

古代乳醫之術,雖未若後世婦科分科精細,然已具備辨證論治雛形。如處理難產時,除手法助產外,亦可能運用針灸(如刺至陰穴轉胎)或藥物(如佛手散催生);而對於產後病,則重視補氣養血,方如當歸補血湯、生化湯等,皆反映中醫婦科治療特色。

此名詞之演變,可窺見中醫婦產科學從經驗操作至理論體系化之發展軌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