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乳癰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乳癰是中醫的病名,指的是癰腫發生在乳房的疾病。根據中醫的分類,乳癰還有其他名稱,例如乳、妬乳、乳毒、吹妳、吹乳、內吹、外吹、乳根癰、乳瘋等。乳癰多由肝氣鬱滯、胃熱壅塞、乳汁瘀積及風寒侵襲等因素引起。

根據《諸病源候論.婦人雜病》的記載:「有些乳癰是由於乳汁積聚,與血液相衝突,積聚產生熱氣,形成結塊而成。」

初期的乳癰表現為乳房出現大小不一的硬結,同時伴有脹痛感,乳汁吮吸不順暢產生壅塞感。之後患者會出現全身寒冷和發燒的症狀,有時還會出現頭痛、肢節不適等不適感。隨著時間的推移,乳房腫塊會越來越大,疼痛會加劇且出現紅腫現象,寒熱症狀不退。嚴重時,痛楚變得劇烈,全身感到痠痛和乏力,乳房局部腫塊由硬變軟,有波動感,表示膿液已經形成。

在早期,治療宜從疏肝理氣、活血清熱、通乳散結的方法入手。內服方面,可選擇栝樓牛蒡湯、橘葉散或和乳湯等方劑。外治方面,可採用吸吮乳汁,並配合如意金黃散、蒲公英搗爛敷貼、隔蒜灸、交替濕熱外敷或熱熨治療等方法。若膿已成,則需要盡快進行手術切開引流,使膿液排出,疼痛立即停止。若膿液尚未形成,可以選擇托里透膿湯等方劑治療。根據辨證情況,也可以針對具體病情進行治療。

乳癰是一種常見的乳房疾病,主要發生在育齡期女性。其發病原因很複雜,主要與肝氣鬱滯、胃熱壅塞、乳汁瘀積和風寒外襲等因素有關。臨床表現主要為乳房局部出現硬結、脹痛、乳汁不順暢、發熱和寒冷等症狀。治療上應根據具體病情進行辨證施治,以疏肝理氣、活血化瘀和清熱解毒為基本原則。

乳癰的預防措施包括:

  1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  2. 注意乳房清潔衛生,經常清洗和更換內衣。

  3. 避免對乳房造成外傷。

  4. 孕期和哺乳期要注意乳房護理,避免乳汁積聚。

  5. 有乳腺增生病史的患者應定期接受醫院檢查,及早發現病情並進行治療。

乳癰是一種常見的乳房疾病,如果能夠及早發現並治療,是可以完全康復的。因此,女性朋友們應該重視乳房健康,定期進行檢查,一旦發現異常,應及時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