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尺膚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尺膚
尺膚為中醫診斷學之重要部位,指前臂內側自肘橫紋(尺澤穴附近)至腕橫紋(太淵穴附近)的皮膚區域。此部位屬手太陰肺經所過,與臟腑氣血盛衰密切相關,乃《內經》診法「獨取寸口」之延伸,亦為「三部九候」診法的重要輔助。
診察意義
《靈樞·論疾診尺》詳述尺膚與疾病之關聯,其診察要點如下:
-
溫度變化
- 尺膚熱甚:若觸之灼熱,伴脈象盛大躁動,多主溫病(熱性外感)或裏熱熾盛。
- 尺膚寒:觸之冰冷,提示陽氣虛衰或陰寒內凝,常見於虛寒證。
-
潤燥與質地
- 滑澤如膏:主風邪為患,因風性開泄,腠理疏鬆而津液外溢。
- 乾枯粗糙:多屬津虧血燥,或脾失健運、氣血生化不足。
- 甲錯如鱗:皮膚乾燥脫屑,狀若魚鱗,為瘀血內停或長期陰血耗傷之徵,見於癥瘕、虛勞等病。
-
腫脹與凹陷
- 尺膚腫:按之凹陷不起,屬水濕泛濫,與肺、脾、腎三焦氣化失司相關。
- 尺膚緊急:皮膚繃急不柔,多因寒邪外束或氣血凝滯。
經絡臟腑聯繫
尺膚屬「皮部」範疇,與手太陰肺經相應,肺主皮毛,故外感病邪常先現於此。此外,尺膚近寸口脈,可反映脾胃(中焦)氣血狀態,《靈樞·邪氣臟腑病形》提及:「脈急者,尺之皮膚亦急」,說明脈象與尺膚變化相通。
古典文獻佐證
除《靈樞》外,《傷寒論》亦隱含尺膚診法,如「太陽病」發熱惡寒時,可佐察尺膚以辨表裏虛實。後世醫家如汪機《醫學原理》進一步闡述:「尺膚之候,可決死生」,強調其於危重證辨別之價值。
此診法今雖少用,然於四診合參中,仍可作為望診、切診之補充,尤適於外感熱病與內傷雜病之深淺判斷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