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溽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溽蒸,中醫名詞,指濕熱熏蒸。出自《素問·氣交變大論》:「中央生濕,濕生土,其德溽蒸,其化豐備。」

溽蒸是一種濕熱的病理狀態,其特點是濕熱內蘊,熏蒸肌膚,使人體出現一系列不適症狀。臨床上,溽蒸常見於濕熱型感冒、濕熱泄瀉、濕熱黃疸等疾病。

溽蒸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一是外感濕熱之邪,二是內生濕熱。外感濕熱之邪,多由夏秋季節感受暑濕之邪所致。內生濕熱,多由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等因素引起。

溽蒸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• 發熱,常常是低熱,但也有高熱的情況。
  • 頭痛,頭部脹痛,重者可伴有嘔吐。
  • 胸悶,胸部有悶脹感,呼吸不暢。
  • 腹脹,腹部脹滿,有時可伴有腹痛。
  • 便溏,大便稀溏,不成形。
  • 尿黃,尿色黃,有時可伴有尿頻。
  • 舌苔黃膩舌質紅,脈滑數。

溽蒸的治療,以清熱利濕、解暑和中為主。常用方藥有三仁湯、葛根芩連湯、白虎湯等。

在日常生活中,要注意預防溽蒸,可以做到以下幾點:

  • 夏秋季節要注意防暑降溫,避免在高溫、潮濕的環境中長時間活動。
  • 飲食要清淡,少吃辛辣、油膩、生冷的食物。
  •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,提高抵抗力。

如果出現了溽蒸的症狀,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