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軟堅除滿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軟堅除滿

軟堅除滿為中醫治療學術語,屬「下法」範疇,主要針對因腸道燥結、腑氣不通所致之腹部脹滿、大便秘結等證候。其核心在於以潤下通便之品,軟化燥屎,導滯除滿,使積滯從下而解,恢復腸腑傳導之能。

理論基礎

此治法源於《傷寒論》對「陽明腑實證」之論述,強調「胃家實」為病機關鍵。當邪熱入裡,與腸中糟粕互結,化燥成實,可致大便乾硬難行,阻塞氣機,引發腹滿疼痛、拒按、潮熱譫語等症。此時需以「軟堅」潤燥,「除滿」通腑,使邪有出路。

常用藥物與配伍

  1. 玄參

    • 性味甘苦鹹寒,歸肺、胃、腎經,具清熱涼血、滋陰潤燥之效。其質地潤澤,能增液潤腸,尤適於陰虛腸燥之便秘,常與生地、麥冬同用(如增液湯),以「增水行舟」。
  2. 大黃

    • 苦寒沉降,歸脾、胃、大腸經,為「瀉下攻積」要藥。生用瀉下力猛,能蕩滌腸胃積滯,配伍芒硝可增強軟堅瀉熱之效(如大承氣湯)。酒製後則偏清上焦火熱,減緩瀉下之力。
  3. 芒硝

    • 鹹苦寒,歸胃、大腸經,具瀉下通便、潤燥軟堅之功。其特性為溶解燥屎,使堅結變軟,與大黃協同,可峻下熱結(如大承氣湯)。外用亦能清熱消腫,治癰腫瘡瘍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主症:腹滿硬痛、大便不通、按之堅實、舌紅苔黃燥。
  • 兼症:高熱煩渴、譫語、手足汗出(陽明腑實熱結之象)。
  • 禁忌:非實熱燥結者慎用,如氣虛、陰寒內結之便秘不宜單純攻下。

經典方劑舉例

  • 大承氣湯(《傷寒論》)
    大黃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實組成,為「峻下熱結」代表方,主治「痞、滿、燥、實」俱備之陽明腑實證。方中芒硝軟堅,大黃攻積,厚朴、枳實行氣除滿,共奏瀉熱通腑之效。

  • 增液承氣湯(《溫病條辨》)
    玄參、生地、麥冬合大黃、芒硝,適用於熱結陰虧之便秘,體現「增水行舟」之法,兼顧滋陰與攻下。

臨床應用延伸

此治法不僅用於急性熱病之腑實證,亦可用於雜病如習慣性便秘(屬腸燥者)、腸梗阻(辨證屬實熱結滯者)等。然須注意,中醫強調「以通為用」,但通下需適度,過則傷正,宜中病即止。

(註:本文所述治法與方藥,需由中醫師辨證後指導使用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