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銳針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銳針

銳針,又稱鑱針,為中醫針灸療法中所使用的一種針具,其特點在於針鋒銳利,便於刺入皮膚或特定部位。《靈樞·四時氣》中記載:「癘風者,素(索)刺其腫上,已刺,以銳針針其處……」此處所述之銳針,即為鑱針,用於治療風邪所致的腫脹或皮膚病變。

銳針的形制與用途

銳針屬於古代「九針」之一,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對其形制有明確描述:「鑱針者,頭大末銳,去瀉陽氣。」其針頭寬大,針尖鋒利,主要用於淺刺皮膚,以瀉除邪氣或放血。

  1. 淺刺瀉邪
    銳針因其鋒利,適合快速點刺或淺層刺激,常用於治療皮膚病、癰腫或風熱之證。如《類經》張介賓注:「刺而腫不退者,復刺之。當用銳針,即鑱針也。」說明在腫脹未消時,可反覆以銳針刺之,以達瀉邪之效。
  2. 放血療法
    銳針亦可用於刺絡放血,尤其適用於熱證、瘀血或局部氣血壅滯之症。透過點刺皮膚或淺表絡脈,使瘀血或熱邪外泄,達到疏通經絡、清熱解毒的作用。

銳針與其他針具的區別

與毫針、圓針等針具相比,銳針的針尖更為鋒利,適用於快速刺入而不適宜深刺或留針。其操作手法強調「快進快出」,多用於瀉法,而非補益調氣。

臨床應用舉例

  • 癘風(類似現代麻風或皮膚病):以銳針淺刺腫處,使邪氣外散。
  • 熱證瘡瘍:配合放血,清瀉局部熱毒。
  • 經絡瘀滯:點刺絡脈,促進氣血運行。

銳針作為傳統針具之一,體現了中醫「因證施治」的原則,尤其適用於邪氣盛實之證。其運用需結合辨證,以確保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