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持針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持針法
持針法,乃針刺時醫者操持針具之要訣,為針灸施術之基礎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云:「持針之道,堅者為寶。」意指持針時需穩固有力,方能精準施術,直達腠理。此技法不僅關乎進針之順暢,更影響氣機調動與療效深淺。
以毫針為例,傳統持針多以右手為執針之手(若醫者為左利手,亦可反之),其法如下:
- 三指持柄:以拇指、食指、中指三指指腹捏持針柄,力度需均勻而沉穩,過緊則僵滯,過鬆則失準。
- 無名指輔佐:無名指微屈,輕抵針身中段,既可固定針體,防止彎曲偏斜,又能於進針時細察針下氣感,辨別「得氣」與否。
- 腕指協調:運針時,腕部靈活而指力透達,配合捻轉、提插等手法,使針勢如「握虎趨深」,既堅且柔。
持針之要,在於「心手相應」。明代《針灸大成》進一步闡釋:「持針者,手如握虎,勢若擒龍。」強調持針時需神聚氣斂,指下分明,方能駕馭針具之輕靈與力道。此外,不同針具(如三棱針、長針)或刺法(如透刺、斜刺),持針姿勢亦略有調整,然核心皆不離「穩、準、靈」三字。
中醫理論中,持針法與經絡氣血運行息息相關。針者,導氣之器;持針得法,則氣隨針行,開闔有度。故《黃帝內經》特重持針之「堅」,實為確保醫者能透過針具,敏銳感知患者經氣變化,進而調和陰陽,通暢氣血。此乃針灸療效之根基所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