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閏以太息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閏以太息
定義與出處
「閏以太息」為中醫生理學術語,指人體正常呼吸節律中,偶爾出現一次較深長的呼吸。《素問·平人氣象論》記載:「人一呼脈再動,一吸脈亦再動,呼吸定息,脈五動,閏以太息,命曰平人。」意指健康之人在均勻呼吸間,脈搏跳動次數與呼吸相應,而「閏以太息」則為呼吸間自然調節的餘息,如同曆法中的閏月,屬生理性代償現象。
中醫理論解析
- 氣機調節作用
中醫認為,呼吸與宗氣運行密切相關。宗氣積於胸中,司呼吸、行血脈。常態下,呼吸均勻則宗氣布散有序;而「閏以太息」為身體自發調節氣機的表現,通過深長呼吸以宣暢胸中滯氣,維持「氣為血之帥」的平衡。 - 經脈氣血之應
張景岳於《類經》註解:「閏者,餘也。」此「餘息」與脈象相應,反映經脈氣血充盈。平人脈息「一息五至」(一次完整呼吸脈動五次),而太息之「閏」可視為經氣蓄溢的標誌,說明三焦氣化通調。 - 與肝肺關係
太息(深長呼吸)與肝主疏泄、肺主氣司呼吸的功能相關。肝氣條達則呼吸勻暢;若情志不遂,肝鬱氣滯,可能出現頻繁太息(病理性),而「閏以太息」屬生理現象,二者需辨別。
與現代醫學的參照
現代生理學中,類似「閏以太息」的現象可見於「生理性呼吸變異」,如深呼吸反射(sighing respiration),中樞神經透過偶發的深呼吸防止肺泡塌陷,與中醫「調暢氣機」之說有相通之處。
文獻補充
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平人」之息貴在調和,閏息的存在體現「天人相應」思想——人體氣血如自然節律,需有餘裕以應變。後世醫家如李時珍《瀕湖脈學》亦論及呼吸與脈動關係,可與此說互參。
總結
「閏以太息」不僅是中醫對呼吸節律的細微觀察,更蘊含氣血調控的整體觀,為診察平人氣機狀態的重要參考之一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