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弱蟲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弱蟲病
弱蟲病為中醫九蟲病之一,又稱「膈蟲病」。此病名首見於隋代巢元方所著《諸病源候論·九蟲病諸候》,書中記載:「弱蟲,狀如瓜瓣。」並進一步描述其特徵:「弱蟲又名膈蟲,令人多唾。」指出此蟲寄生人體後,易導致患者唾液分泌過多之症狀。
中醫對弱蟲的認識
- 形態與特性
弱蟲外形似瓜瓣,屬寄生蟲類,其特性與其他九蟲(如蟯蟲、蛔蟲等)不同,主要影響人體上焦膈膜部位,干擾津液代謝,故患者常見口中唾液增多,甚或伴有胸膈不適。 - 病因病機
中醫認為,弱蟲病多因飲食不潔、脾胃虛弱,或濕熱內蘊,致蟲體孳生。蟲居膈間,擾亂氣機,使津液不循常道,上泛為唾,故見「多唾」之症。此外,蟲積日久可能耗傷氣血,進一步導致脾胃功能失調。 - 相關理論延伸
弱蟲歸類於「九蟲」,與其他蟲病(如白蟲、赤蟲)皆屬古代醫家對寄生蟲感染的觀察總結。此類蟲病多與腸道寄生相關,但弱蟲特異性地與「膈」相聯,反映中醫對蟲體寄生部位與症狀關聯性的細緻區分。
古籍參考
除《諸病源候論》外,後世醫籍如《千金要方》、《外臺秘要》亦承襲九蟲之說,然對弱蟲著墨較少,可能因其臨床表現較隱匿,或與其他蟲病混淆。現代中醫臨床已少直接沿用「弱蟲病」之名,而多歸入「蟲積」「脾胃濕熱」等範疇辨治。
附:九蟲病簡述
九蟲為古代中醫對寄生蟲的總稱,包括伏蟲、蛔蟲、寸白蟲、蟯蟲、肉蟲、肺蟲、胃蟲、弱蟲、赤蟲。每種蟲體形態、寄生部位及致病特點各異,弱蟲即屬其中以「多唾」為主要表現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