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弱刺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弱刺激

弱刺激為針灸術語,指施術時採用較輕微的刺激量,以適應特定體質或病情的治療需求。此手法強調「緩和」與「適度」,旨在調和氣血而不過度耗傷正氣,符合中醫「虛者補之」「緩則治本」的治療原則。

針法中的弱刺激

於針刺操作時,弱刺激體現於以下技術要點:

  1. 針具選擇:選用較細、較短的毫針(如直徑0.20~0.25毫米、長25毫米的針具),以減輕進針時的刺激強度。
  2. 行針手法:採用低頻率(如每分鐘60次以下)、小幅度(捻轉角度小於90°)、短時間(留針5~10分鐘)的提插捻轉,使患者僅產生微弱針感(如局部輕微脹重)。
  3. 經絡取穴:多選取氣血柔和之穴,如足三里、三陰交等調和性穴位,避開合谷、太衝等反應強烈的穴位。

灸法中的弱刺激

於灸療時,弱刺激表現為:

  1. 艾炷規格:使用小艾炷(如麥粒灸),每炷燃燒時間短,或採用艾條懸灸,距離皮膚3~5公分,以溫熱感為度。
  2. 施灸壯數:每次灸治3~5壯,或熏灸5~10分鐘,避免長時間溫灸導致津液耗傷。
  3. 穴位選擇:以滋養類穴位為主,如關元、氣海等補益要穴,配合艾火的溫煦作用緩緩補益元氣。

中醫理論依據

弱刺激的應用,根植於《內經》「少火生氣,壯火食氣」之說,認為溫和刺激可激發經氣流通,促進機體自我調節,尤其適合:

  • 虛證患者:如氣血兩虛、脾胃虛弱者,強刺激易導致「虛不受補」。
  • 敏感體質:易暈針、情緒緊張者,弱刺激可降低經氣逆亂風險。
  • 慢性調理:針對長期功能失調(如失眠、輕度陽虛),弱刺激能漸進式調整陰陽平衡。

弱刺激的核心理念在於「以柔制剛」,透過輕微介入引導氣血歸於平和,體現中醫「治未病」與「個體化治療」的辨證思維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