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弱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弱風
弱風為中醫「八風」之一,指來自東南方的虛風。根據《靈樞·九宮八風》記載:「風從東南方來,名曰弱風,其傷人也。內捨於胃,外在肌肉,其氣主體重。」此風性屬虛弱,不同於實風之剛烈,然其侵襲人體,仍可致病。
弱風的特性與致病機理
- 風性與方位:弱風源自東南方,在八卦中屬巽位,與自然界的春末夏初之氣相應。此風雖名為「弱」,然其致病特點在於潛移默化,易侵襲人體陽氣較虛之處。
- 內外病位:弱風傷人,內可影響胃腑,外則侵犯肌肉。《內經》指出其「內捨於胃」,因脾胃屬土,東南風氣夾濕,易困脾土,導致運化失常,出現脘腹脹滿、食欲不振等症;「外在肌肉」則表現為肢體困重、肌肉痠楚,甚則浮腫,此與風濕之邪滯留肌表有關。
- 氣機影響:弱風致病,以「氣主體重」為特徵,即因濕濁困阻,氣機升降失司,清陽不升,故見周身沉重、倦怠乏力。此與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「濕勝則濡瀉,甚則水閉胕腫」之理相通。
弱風與其他八風的區別
八風分屬八方,各具特性。如「剛風」(西北風)性烈,多傷肺衛;「大剛風」(北風)寒盛,易損腎陽;而弱風則以濕重為特點,與「謀風」(西南風)偏燥不同。臨床上需辨別風邪來向及兼夾之氣,以明病機。
古籍論述延伸
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」,弱風雖非暴烈之邪,然長久感襲,仍可致氣血暗耗。後世醫家如張景岳亦指出,東南地域多濕,弱風常與濕邪相合,形成「風濕相搏」之證,治療上需兼顧祛風與化濕,如選用羌活勝濕湯加減。
弱風之說,體現中醫「天人相應」的整體觀,不僅關注風邪本身,更重視其與時令、地域及人體臟腑的互動關係,為外感病辨治提供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