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弱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弱脈
基本概念
弱脈為中醫脈象之一,其特徵為脈來細軟而沉,指下感覺柔弱無力。《脈經》有云:「弱脈極軟而沉細,按之乃得,舉之無有。」此脈象多見於氣血不足之證,反映人體正氣虛弱之病理狀態。
脈象特徵
弱脈具有以下典型特徵:
- 形態:脈體細小,搏動幅度低
- 力度:應指無力,重按亦感柔弱
- 深度:脈位較沉,需稍加壓力方能觸及
- 節律:一般節律尚規整,唯力度明顯不足
形成機理
弱脈之形成主要與以下因素相關:
- 氣血兩虛:氣為血之帥,血為氣之母,氣血互根互用。氣虛則推動無力,血虛則脈道不充,故見脈弱。
- 陽氣不足:陽氣虛衰,溫運無力,脈道失於溫煦而見弱象。
- 精血虧損:腎精不足,髓海空虛,血脈失養而現弱脈。
臨床意義
弱脈多主虛證,常見於以下證型:
- 氣虛證:伴見氣短懶言、神疲乏力
- 血虛證:兼有面色蒼白、唇甲色淡
- 陽虛證:多見畏寒肢冷、小便清長
- 脾胃虛弱:常見食少納呆、脘腹脹滿
相關鑑別
弱脈需與以下脈象相區別:
- 細脈:雖脈體細小,但力度未必弱
- 微脈:較弱脈更為細弱,幾不可觸
- 濡脈:浮而細軟,位淺力度弱
- 虛脈:浮大無力,與弱脈之沉細有別
古籍記載
歷代醫家對弱脈多有論述:
- 《瀕湖脈學》:「弱來無力按之柔,柔細而沉不見浮」
- 《診家正眼》:「弱脈細小,見於沉分,舉之則無,按之乃得」
- 《脈訣匯辨》:「弱為陽陷,真氣衰弱」
弱脈作為中醫診斷重要依據,其辨識需結合四診合參,方能準確判斷病機所在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