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痢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痢,病名。由腸胃醞熱所致的痢疾。見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十五。《時病論》卷三:「熱痢者,起於夏秋之交,熱鬱濕蒸,人感其氣,內乾脾胃,……熱挾濕食,醞釀中州,而成滯下矣。」證見里急後重,身熱腹痛,煩渴引飲,喜冷畏熱,小便熱赤,痢下赤色,或如魚腦,稠粘而穢,脈滑數而有力,舌苔黃膩等。治宜清熱解毒,消盪積滯,用白頭翁湯、芩連芍藥湯、香連丸等方,益以楂肉、檳榔、川軍等藥。參見痢疾、燥熱痢、濕熱痢等條。

本證見於急性細菌性痢疾、潰瘍性結腸炎發作期及細菌性食物中毒等。

熱痢是一種由腸胃醞熱所致的痢疾。其發病原因是由於夏秋之交,天氣炎熱,濕氣蒸騰,人體感受了這種濕熱之氣,內會傷及脾胃,導致脾胃功能失調,濕熱內蘊,蘊釀成痢疾。

熱痢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里急後重、身熱腹痛、煩渴引飲、喜冷畏熱、小便熱赤、痢下赤色,或如魚腦,稠粘而穢,脈滑數而有力,舌苔黃膩等。

熱痢的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,消盪積滯。常用方藥有白頭翁湯、芩連芍藥湯、香連丸等。在治療過程中,還可以根據患者的具體情況,適當加減藥物。

熱痢是一種常見的痢疾類疾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引起嚴重的後果。因此,如果出現了熱痢的症狀,一定要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