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迫大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迫大腸

熱迫大腸是一種急性、熱性的腹瀉病變,由於外感熱邪或內生熱邪、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等原因,造成大腸傳導失司。其臨床表現主要有腹痛、下瀉、糞便黃臭、肛門灼熱、小便短赤、舌苔黃乾、脈滑數等。

病因病機

熱迫大腸的病因主要是外感熱邪、內生熱邪、飲食不節、情志不遂等。外感熱邪指夏季暑熱或感受其他溫熱病邪,邪熱入侵人體,蘊結於大腸,使其傳導失司,出現腹痛、下瀉等症狀。內生熱邪指陰虛火旺、肝火犯胃、脾胃濕熱等情況,同樣會導致大腸傳導失司。飲食不節包括過食肥甘厚味、暴飲暴食或飲食不潔等,這些不良飲食習慣會導致腸胃積熱,出現腹痛、下瀉等症狀。情志不遂則指長期抑鬱、焦慮、暴怒等不良情緒,這些都可以導致肝氣鬱結、肝火犯胃,出現腹痛、下瀉等症狀。

臨床表現

熱迫大腸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
  • 腹痛:多為急性發作,呈陣發性,常伴有腸鳴,在左下腹部位。
  • 下瀉:多為急性發作,糞便呈黃色或黃綠色,量多,質稀,有臭味,可能伴有粘液或膿血。
  • 肛門灼熱:多為急性發作,肛門周圍有灼熱感,可能伴有疼痛。
  • 小便短赤:多為急性發作,小便量少,顏色深紅。
  • 舌苔黃乾:舌質紅,舌苔黃厚而乾燥。
  • 脈滑數:脈象滑數,有力。

診斷與治療

熱迫大腸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如腹痛、下瀉、糞便黃臭、肛門灼熱、小便短赤、舌苔黃乾、脈滑數等。治療上以清熱瀉火、通利大腸為主,常用的方藥有:

  1. 葛根芩連湯:葛根、黃芩、黃連、白芍、甘草。此方具有清熱解毒、瀉火和通便的功效,適用於熱邪熾盛、大腸傳導失司所致的急性腹瀉。
  2. 大黃蟅蟲丸:大黃、蟅蟲、黃連、黃芩、白芍、甘草。此方具有清熱解毒、瀉火和通便的功效,適用於熱邪熾盛、大腸傳導失司所致的急性腹瀉。
  3. 三黃瀉心湯:黃連、黃芩、大黃。此方具有清熱瀉火和通利大腸的功效,適用於熱邪熾盛、大腸傳導失司所致的急性腹瀉。

預防與飲食調理

熱迫大腸的預防與飲食調理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衛生,不食腐爛變質的食物,避免食用生冷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  2. 飲食適量,不暴飲暴食,避免過量攝入油膩、甜食。
  3. 保持良好的心情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4.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  5. 在夏季暑熱天氣,注意防暑降溫。

參考資料

  • 中醫養生保健大辭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