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熱氣瘡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熱氣瘡(又稱熱瘡)是一種急性的外科疾病,主要發生於夏季,尤其好發於兒童。其特點是發病急速,皮膚紅腫、疼痛劇烈,並有膿液滲出,同時伴隨發熱、頭痛、全身不適等症狀。引起熱氣瘡的病因主要與外感風熱和內生濕熱有關。

外感風熱會導致肺熱、胃熱,使津液外泄,進而衍生熱毒,引發熱氣瘡。內生濕熱則導致脾胃濕熱,使津液不化而形成痰濕,進而引發熱氣瘡。

治療熱氣瘡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可以使用中藥,如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大青葉等藥物煎水外洗,或內服黃連、黃芩、黃柏等清熱燥濕的中藥煎湯。此外,還可以使用紫雲膏、金黃膏等外用藥膏塗抹患處,促進炎症消退和傷口癒合。

為了預防熱氣瘡的發生,個人應注意保持良好的衛生習慣,保持皮膚的清潔,避免接觸不潔物品。在夏季要注意防暑降溫,避免過度勞累。飲食上應以清淡為主,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的食物。如果出現皮膚紅腫、疼痛等症狀,應及早就醫治療。

熱氣瘡的危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影響美觀:熱氣瘡發病後,在皮膚上形成紅腫、疼痛的膿包,影響外觀美觀。
  2. 疼痛難忍:熱氣瘡的疼痛程度較高,可能嚴重影響生活和工作。
  3. 引起感染:若不及時治療,熱氣瘡可能導致感染,甚至危及生命。
  4. 留下疤痕:未經有效治療的熱氣瘡可能在皮膚上留下疤痕。

因此,當出現熱氣瘡的症狀時,應及早就醫治療,以避免造成嚴重後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