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七抱三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七抱三撐

「七抱三撐」為中醫傳統養生術語,融合經絡理論與形體導引之法,強調肢體動作與氣血調和的關聯性。「七抱」指上肢環抱收斂之勢,需連貫七次;「三撐」則為手臂外展撐開之姿,反覆三回。此動作設計暗合中醫「陰陽平衡」「開闔有度」之理,透過特定次數的收放配合,調節經氣運行。

理論基礎

  1. 經絡氣血論
    中醫認為,手三陰經行於臂內側,主收斂;手三陽經布於臂外側,主伸展。「七抱」動作牽動手太陰肺經、手厥陰心包經等陰經,促進氣血內聚;「三撐」則刺激手陽明大腸經、手少陽三焦經等陽經,助氣機宣發。陰陽經脈交替收放,可疏導壅滯,符合《黃帝內經》「通則不痛」之旨。
  2. 術數對應
    「七」為少陽之數,屬火,應心;「三」為少陽生發之數,屬木,應肝。心主血脈,肝主疏泄,七抱三撐透過數術配比,協調心肝兩臟功能,間接影響情志與氣機升降。

動作要領

  • 七抱:雙臂環抱於胸前,肘尖下垂,掌心向內貼近肩胛,同時配合吸氣,使氣沉丹田。此動作壓縮胸腔,刺激任脈及膻中穴,有助宗氣匯聚。
  • 三撐:雙臂向兩側水平伸展,掌心向外,五指張開,同步呼氣。展開時需力貫指尖,激活手三陽經,尤其能刺激肩髃、曲池等腧穴,疏通上肢氣血。

養生作用

  • 調暢氣機:透過開闔動作導引,改善肺氣宣降失常所致胸悶、短氣。
  • 柔筋正骨:反覆收展可鬆解肩臂筋結,預防「五十肩」等痹症。
  • 安神定志:動作節奏契合呼吸頻率,具「調息凝神」之效,間接緩解肝鬱氣滯。

此技法雖簡,然內涵中醫「形神共調」「動靜相濟」之深意,為歷代導引家所重。其數次設計更體現中醫「象數思維」,將臟腑、經絡、術數融於一體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