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七沖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七沖門:中醫消化系統的關鍵門戶
七沖門的概念溯源
七沖門學說首見於《難經·四十四難》,記載:「唇為飛門,齒為戶門,會厭為吸門,胃為賁門,太倉下口為幽門,大腸小腸會為闌門,下極為魄門,故曰七沖門也。」此理論將人體消化系統劃分為七個重要關卡,形象化地描述了飲食從攝入到排出的全過程。
七沖門的具體解析
-
飛門(唇)
- 位置:口腔最外側
- 功能特點:如鳥翼開合,主司飲食初入
- 經絡聯繫:足陽明胃經環唇,脾其華在唇
- 中醫觀察要點:唇色反映脾胃氣血狀態,白主血虛,紫暗示瘀,乾裂為津傷
-
戶門(齒)
- 解剖對應:上下齒列
- 生理作用:研磨食物,助胃受納
- 腎齒關係:腎主骨,齒為骨之餘,齒搖多責之腎虛
- 胃絡齒齦:陽明熱盛可見齒齦腫痛
-
吸門(會厭)
- 位置結構:喉部上方軟骨組織
- 雙重功能:呼吸時開啟,吞咽時閉合
- 氣機樞紐:關係肺胃氣機升降
- 臨床意義:噎膈證與吸門功能失調相關
-
賁門(胃上口)
- 現代對應:食管胃連接部
- 氣機特點:宜降不宜逆,反酸噯氣多責於此
- 病理表現:賁門失司可見嘔吐、反胃
- 經絡所屬:屬胃絡脾,與肝氣疏泄相關
-
幽門(胃下口)
- 解剖定位:胃與十二指腸連接處
- 生理特性:如關隘控食糜下傳
- 病理機制:幽門不利可致胃脘脹滿、朝食暮吐
- 治療要點:通降陽明為常用治法
-
闌門(大小腸交界)
- 具體位置:迴盲部
- 功能特點:分清泌濁之關鍵
- 病機相關:闌門失司可致泄瀉或便秘
- 臟腑聯繫:與脾胃運化、腎陽溫煦密切相關
-
魄門(肛門)
- 別稱:又稱「粕門」
- 臟腑歸屬:為大腸之末,與肺相表裡
- 功能延伸:不僅排糟粕,亦能反映臟腑氣機
- 診斷價值:肛門灼熱多屬大腸濕熱,失禁多責脾腎虛
七沖門的整體觀
中醫認為七沖門雖各司其職,但共同構成「傳化之腑」的連續系統。其正常運作依賴:
- 氣機升降有序(脾升胃降)
- 津液輸布通暢
- 臟腑協調(尤其脾胃肝腎)
- 經絡氣血充盈
《黃帝內經》提出「六腑以通為用」的原則,七沖門正是這一理論的具體體現。任何一門功能失常,都可能影響整個消化系統的傳導與化物功能,進而產生各種病變。歷代醫家在此理論基礎上,發展出相應的診治方法,成為中醫消化病學的重要組成部分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