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七焦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七焦
七焦為中醫人體部位名,指第七、八胸椎棘突之間的區域,屬背部重要解剖標誌。《靈樞·背腧》明確記載:「膈腧在七焦之間。」此處不僅是經絡循行與腧穴定位的關鍵,亦與臟腑氣血運行密切相關。
經絡與腧穴關係
七焦所在位置鄰近督脈,督脈為「陽脈之海」,統攝一身之陽氣。此區域亦涉及足太陽膀胱經,該經循行於背部兩側,分布五臟六腑之背俞穴。其中,膈俞穴即位於七焦之間,為八會穴之一「血會」,主調理血證、膈肌功能及內臟氣機。
臟腑聯繫
中醫認為,胸椎節段與特定臟腑存在對應關係。七焦所對應的胸椎區(T7-T8)內應膈膜與脾胃,故膈俞穴能調和脾胃升降、疏導中焦氣滯。此外,此區域亦影響肝膽功能,因肝膽經氣可通過背部俞穴與督脈相互影響,臨床常用於治療脅痛、嘔逆等症。
臨床應用
七焦區域的診察與治療在中醫診療中具重要意義:
- 觸診:通過按壓七焦附近,可察知膈俞穴是否有結節、壓痛,以判斷氣血瘀滯或臟腑失衡。
- 針灸:針刺膈俞穴可活血化瘀,改善貧血、呃逆或慢性出血性疾病。
- 推拿:於七焦處施以揉法、撥法,能緩解背部僵硬,調節脾胃功能。
理論延伸
《黃帝內經》強調「背為胸中之府」,七焦作為背部樞紐之一,其氣機通暢與否直接影響胸腹臟腑。從現代解剖學角度,此區域對應交感神經節,調控內臟自律功能,與中醫「氣血-經絡-臟腑」理論相契合。
七焦之定位與功能,體現中醫「整體觀」與「經絡臟腑相聯」的核心思想,為針灸、推拿及內科辨證之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