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七科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中醫七科詳述
七科之歷史沿革
清代醫學分科經歷多次變革,清初原設十一科,至嘉慶年間先後改為九科、八科。道光二年(公元1822年),太醫院廢除針灸科後,最終確立七科之分類體系。此七科代表清代中後期官方醫學教育與臨床實踐之主要分野,反映當時中醫專科化之發展趨勢。
七科具體內容
一、大方脈
大方脈為內科之總稱,專治成人各種內傷雜病。其理論基礎主要建立於《黃帝內經》、《傷寒雜病論》等經典,診治範圍涵蓋:
- 五臟六腑功能失調
- 氣血津液運行障礙
- 陰陽失衡所致諸症 診法上重視脈診與舌診,治療以湯藥為主,講究辨證論治與整體調理。
二、傷寒科
傷寒科專精於外感熱病之診治,以張仲景《傷寒論》為理論核心。其特點包括:
- 六經辨證體系
- 重視病邪傳變規律
- 擅用經方治療外感 此科將外感病分為太陽、陽明、少陽、太陰、少陰、厥陰六類,每類有特定證型與對應方劑。
三、婦人科
婦人科專治女性特有疾病,涵蓋:
- 月經病(經期不調、痛經、閉經等)
- 帶下病(白帶異常)
- 妊娠病(惡阻、胎動不安等)
- 產後病(產後發熱、惡露不絕等)
- 雜病(癥瘕、不孕等) 治療上重視調理衝任二脈,兼顧肝脾腎三臟。
四、小方脈痘疹
小方脈即兒科,專治小兒疾病,重點包括:
- 小兒痘疹(天花、麻疹等)
- 驚風(急慢驚風)
- 疳積(營養不良)
- 吐瀉(消化系統疾病) 診治特點為重視望診(包括指紋診法),用藥輕靈,劑量按年齡體重遞減。
五、瘡瘍科
瘡瘍科相當於外科,主治:
- 癰疽瘡癤
- 瘰癧(淋巴結結核)
- 痔瘻
- 金創(外傷)
- 燒燙傷 治療方法除內服湯藥外,兼施外治法如膏藥、敷貼、手術等,重視托毒排膿、生肌斂瘡。
六、眼科
中醫眼科自成體系,主要診治:
- 內障(白內障等)
- 外障(結膜炎等)
- 瞳神疾病(青光眼等)
- 眼瞼病(麥粒腫等) 理論上將眼部分屬五輪八廓,與五臟相應,治療兼用內服、外點、針灸等法。
七、口齒咽喉科
此科主治:
- 口瘡(口腔潰瘍)
- 牙宣(牙周病)
- 喉痹(咽喉炎)
- 乳蛾(扁桃體炎)
- 舌病(舌炎等) 治療上重視清熱解毒、滋陰降火等法,兼用吹藥、含漱等外治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