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七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中醫「七門」理論探微

七門概念溯源

七門學說源自道教煉養體系,後為中醫所吸收發展,成為人體氣機運轉的重要理論框架。此理論將人體劃分為七大關鍵門戶,認為這些部位是精氣神轉化與流通的要道,對養生修煉具有特殊意義。

七門具體解析

天門(泥丸)

位於頭頂百會穴區域,道家稱「泥丸宮」,為元神所居之處。中醫理論中,此處為諸陽之會,督脈與手足三陽經皆匯聚於此。天門開啟與否關係到清陽之氣的升降,與人的神志活動密切相關。

地門(尾閭)

位於尾骨尖端,為督脈起始部位。在氣機運行中,地門被視為「陰陽轉樞」,關係到先天腎氣的固攝與後天精微的轉化。尾閭的鬆活與正直,被認為是氣沉丹田的前提條件。

中門(夾脊)

位於背部第5-7胸椎之間,正對心臟後方。此處為「心氣之關」,連接上中下三焦。中醫認為夾脊通調可促進心腎相交,調和氣血,是許多內功修煉中「通關展竅」的關鍵部位。

前門(明堂)

指兩眉之間的印堂區域。中醫診斷學中,此處色澤變化可反映心神狀態。明堂為「神光外現之所」,與肝氣的疏泄密切相關,也是許多靜坐調息法門中「凝神入氣穴」的重要部位。

後門(玉枕)

位於枕骨粗隆下方,風府穴附近。此處為「髓海之門」,關係到清陽之氣上達於腦。玉枕通暢與否,直接影響頭面五官功能,也是修煉中「還精補腦」途徑上的重要關卡。

樓門(氣管)

指咽喉部位,包括天突穴區域。中醫視此為「氣機升降之樞紐」,外邪入裡多由此處,內氣外發亦經此關。樓門調和與否,關係到呼吸深淺與發聲強弱,是「調息煉氣」的重要環節。

房門(心窩)

即膻中穴所在區域,被稱為「氣海」或「心主之宮城」。此處為宗氣匯聚之所,關係到呼吸與血行的協調。房門開闔得宜,可使氣血和順,情志調達,是許多導引術中強調「含胸拔背」的生理基礎。

七門與經絡系統的關係

從經絡學角度,七門多位於奇經八脈的要衝:

  • 天門、地門、中門、玉枕屬督脈路線
  • 前門印堂為督脈與膀胱經交會
  • 樓門咽喉為任脈上行必經之路
  • 房門膻中為任脈要穴

這些門戶的暢通與否,直接影響任督二脈的氣血循環,進而調節十二正經的運行狀態。

七門的養生意義

傳統修煉理論認為,七門的開發與調和是「煉精化氣、煉氣化神」的基礎:

  1. 天門與地門形成上下呼應,建立「天地交泰」的氣機模式
  2. 前門與後門構成前後平衡,維持「神氣相守」的修煉狀態
  3. 中門與房門協調心氣運行,實現「水火既濟」的生理效應
  4. 樓門作為氣機轉換樞紐,保障「吐故納新」的呼吸質量

歷代養生家發展出許多針對七門的特定鍛煉方法,如「七門呼吸法」、「七門導引術」等,通過意識引導與形體調整相結合,達到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的目的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