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七情傷感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七情傷感嗽
七情傷感嗽為中醫病名,指因七情過度波動,損傷臟腑之氣,導致氣機逆亂、痰濁內生,上犯肺系而引發的咳嗽。此證首載於《不居集》卷十五,其病機關鍵在於情志失調,傷及五臟氣血,尤以肝、肺、脾為要。
病因病機
七情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過極,易擾動臟腑功能。情志不遂,首傷肝氣,肝失疏泄則氣滯,橫逆犯肺;或憂思傷脾,脾失健運,聚濕生痰,上貯於肺;甚或悲憂過度,直接耗傷肺氣,致肺失宣降。氣滯、痰阻、正虛三者交互為患,肺道壅塞,發為咳嗽。
臨床表現
此類咳嗽多隨情緒波動而加重,常伴見:
- 胸脅脹滿,咽中如有物阻(梅核氣)
- 痰黏難咯,或痰少質稠
- 氣短喘促,咳引胸痛
- 兼見情志抑鬱、煩躁易怒等症
治療原則
以「調暢氣機、化痰止咳」為主,輔以養陰潤肺或益氣扶正。經典方劑如《不居集》所載「四七湯加減」,以半夏厚朴湯(四七湯)為基礎,疏肝解鬱、降氣化痰,佐入杏仁宣肺、五味子斂肺、桑白皮瀉肺平喘;更配人參補益肺脾、阿膠滋陰潤燥、麥冬清養肺胃、枇杷葉降逆止咳,共奏調和臟腑、標本兼治之效。
相關鑑別
此證與「七情飢飽嗽」同屬情志致病,然後者兼夾飲食不節,脾胃受損,痰食交阻之象更顯,治法需兼顧消導和胃。
七情傷感嗽反映了中醫「形神合一」的整體觀,強調情志因素對氣血的影響,治療上注重心理調攝與藥物協同,以恢復臟腑氣機平衡為要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