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七情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七情中

七情中乃中醫病證名,指因七種情志(喜、怒、憂、思、悲、恐、驚)刺激過度,導致氣機逆亂而引發的類中風證候。此證與情志內傷密切相關,屬內風範疇,不同於外感風邪所致的中風,故又稱「內傷中風」。

七情中的分類

七情中可依情志過激的類型分為以下七種:

  1. 喜中
    因過度喜樂,使心氣渙散,神不守舍,氣機上逆,導致突然昏厥、面赤、言語錯亂等症。《靈樞·本神》云:「喜樂者,神憚散而不藏。」
  2. 怒中
    因暴怒傷肝,肝陽暴亢,氣血上衝,症見頭暈目眩、面紅耳赤,甚則卒然昏仆、口眼歪斜。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曰:「大怒則形氣絕,而血菀於上,使人薄厥。」
  3. 憂中
    因長期憂慮過度,損傷肺氣,氣機鬱滯,導致胸悶氣短、神情恍惚,嚴重者可出現肢體麻木或短暫意識障礙。《黃帝內經》指出:「憂愁者,氣閉塞而不行。」
  4. 思中
    因思慮過度,損傷脾氣,氣結於中,運化失常,症見脘腹脹滿、頭暈乏力,甚則氣逆上衝而昏厥。《素問·舉痛論》云:「思則氣結。」
  5. 悲中
    因悲哀太過,耗傷肺氣,使氣機消沉,症見呼吸微弱、面色蒼白,嚴重者可出現氣脫暈厥。《靈樞·本神》曰:「悲哀動中者,竭絕而失生。」
  6. 恐中
    因恐懼過度,傷及腎氣,氣機下陷,症見二便失禁、肢體癱軟,甚則猝然昏倒。《素問·舉痛論》云:「恐則氣下。」
  7. 驚中
    因突然受驚,心神失守,氣機逆亂,症見心悸怔忡、四肢顫抖,甚則神志昏蒙。《黃帝內經》指出:「驚則心無所倚,神無所歸。」

七情中的病機

七情中的核心病機在於情志過激導致氣機失調,進而影響臟腑功能。中醫認為,情志活動與五臟氣血密切相關,過度的情緒波動會使氣血逆亂,陰陽失衡,輕則氣滯、氣逆,重則氣閉、氣脫,甚至引發風、火、痰、瘀等病理產物,形成類中風證候。

此證與現代醫學所稱的「心因性暈厥」、「情緒性休克」或「應激性心血管事件」有相似之處,但中醫更強調情志與臟腑氣血的整體關係,治療上需辨證論治,調暢氣機,平衡陰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