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七星針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七星針,又稱七星針法,是皮膚針的一種。因針柄一端集針七枚,如七星併列,故名。七星針法源於《針灸大成》,後經明代醫家朱震亨、清代醫家吳鞠通等人發展,逐漸形成了系統的理論和操作方法。
七星針法具有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、扶正祛邪、消腫止痛等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各種急慢性疼痛、神經系統疾病、內科雜病等。
七星針法的操作方法如下:
- 選擇合適的穴位。七星針法常用於治療頭面部、胸背部、四肢等部位的疾病。在頭面部,常用於治療頭痛、目赤腫痛、鼻塞流涕、耳鳴耳聾等;在胸背部,常用於治療胸痛、背痛、肩周炎、腰椎間盤突出症等;在四肢,常用於治療手足麻木、腕關節疼痛、膝關節疼痛等。
- 消毒皮膚。在針刺前,要用酒精棉球消毒皮膚。
- 固定針柄。將七星針的針柄固定在皮膚上,以免針頭脫落。
- 捻轉針柄。捻轉針柄時,要緩慢而有力,以達到疏通經絡、調和氣血的目的。
- 留針時間。留針時間一般為15-30分鐘。
- 拔針。拔針時,要輕輕捻轉針柄,使針頭與皮膚分離。
七星針法具有簡便易行、療效顯著等優點,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,如操作不當可能引起皮膚感染、出血等。因此,在使用七星針法時,要遵循醫囑,並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。
以下是《針灸大成》中關於七星針法的記載:
「七星針,以七枚針合為一柄,如七星之形,故名。用以刺七穴,如七星之列,故名。其法,先以七星針刺七穴,各留針三分,以手捻針柄,使針頭微動,如七星之列,以通經絡,調和氣血,治諸病皆有效。」
七星針法是一種簡便易行、療效顯著的針灸方法,在臨床上具有廣泛的應用。但由於七星針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,因此,在使用七星針法時,要遵循醫囑,並在醫師的指導下進行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