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七症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七症:中醫古籍中的特殊病證分類
七症的概念源流
七症乃中醫古籍記載的一類特殊病證,首見於宋代陳言所著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·症瘕證治》。其後朝鮮醫學典籍《東醫寶鑒·雜病篇》亦有收錄,然二者所述內容略有出入。此分類反映了古代醫家對特殊病因病機的觀察與歸納,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。
七症的具體分類
《三因極一病證方論》版本
- 蛟症:因感蛟龍之氣或食用相關食物所致
- 魚症:與魚類食物相關的特殊病變
- 鱉症:因鱉類食物引發的異常病候
- 肉症:與肉類攝取不當有關的症候群
- 發症:因毛髮類異物積滯體內所致
- 蝨症:與寄生蟲感染相關的病證
- 米症:因穀物積滯或變質引發的病變
《東醫寶鑒》版本
- 蛇症:因蛇類接觸或相關食物所致
- 蛟症:與蛟龍傳說相關的特殊病候
- 鱉症:同前所述鱉類相關病變
- 肉症:肉食積滯引發的病理變化
- 發症:毛髮異物積滯形成的病證
- 蝨症:寄生蟲感染或蟲積病候
- 米症:穀物積滯所致的特殊病變
七症的病理機制
中醫理論認為七症的形成與「食物相感」密切相關,其病機主要涉及:
- 飲食不節:過食或誤食特定食物,導致脾胃運化失常
- 異物積滯:毛髮、寄生蟲等異物滯留體內,阻礙氣血運行
- 情志失調:憂思驚恐等情志因素影響臟腑功能
- 外邪內侵:特殊環境因素或生物因素侵襲人體
此類病證多表現為腹中結塊、疼痛不適、飲食異常等症狀,符合中醫「症瘕」範疇的基本特徵。
七症的診斷特點
古代醫家對七症的診斷主要依據:
- 飲食史:發病前有特殊食物攝取史
- 症狀特異性:出現與特定食物相關的特殊症狀
- 脈象變化:常見弦滑、沉澀等異常脈象
- 體徵表現:腹部可觸及移動性包塊或壓痛點
此診斷方法體現了中醫「審證求因」的辨證思維,強調病因與症狀的對應關係。
七症的歷史意義
七症分類雖在現代中醫臨床較少直接應用,但其價值在於:
- 病因學貢獻:早期對食物致病性的系統觀察
- 辨證思維:體現「同病異治」的辨證原則
- 醫學史意義:反映古代醫家對特殊病證的認知框架
- 文化內涵:融合了傳統文化中的生物認知觀念
此分類法為後世中醫症瘕積聚理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參考,也是中醫病因學多元性的具體體現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