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祁坤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祁坤(生卒年不詳),字廣生,號愧庵,別號生陽子,明清之際著名醫家,山陰(今浙江紹興)人。幼時天資穎悟,博覽經史典籍,後於順治年間入太醫院任御醫,尤精於外科,因醫術精湛,晉升為太醫院院判。
祁坤深感外科醫術為世人所輕,認為「外證之難,不亞於內科」,而當時醫家多重內輕外,遂潛心鑽研外科理論與臨床實踐,撰成《外科大成》一書。此書系統總結前人經驗,並結合個人臨證心得,內容涵蓋癰疽、瘡瘍、疔毒等外科諸證,詳述辨證、治法、方藥及外治技巧,尤重「辨膿、切脈、審因」三要訣,強調外科治療需內外兼顧,不可偏廢。
《外科大成》對後世影響深遠,其孫祁宏源參與編纂《醫宗金鑒》時,以此書為藍本,進一步整理增補,形成《醫宗金鑑·外科心法要訣》,成為清代官方醫學典籍的重要組成部分。祁坤之學術貢獻,不僅填補了外科專著的空白,更推動了中醫外科學術的體系化發展,後世譽其為「外科正宗之承先啟後者」。
祁坤的醫學思想注重實證與理論結合,書中載錄多種外用方劑(如膏藥、散劑)及手術技法(如刀針引流),並強調「治外必本於內」的整體觀,體現中醫「標本同治」的特色。其著作至今仍為研習中醫外科者所重,堪稱明清外科醫術之集大成者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