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齊秉慧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清代醫家齊秉慧(1765-?年),字有堂,敘州(今四川境內)人氏。其學醫緣起於自身多病,苦無良醫救治,遂發憤研讀醫籍,尤以《薛氏醫案》為宗,擇其中補益方劑自療獲效,連服數百劑竟得痊癒。後拜師黃超凡門下,潛心修習三載,學成歸里懸壺濟世。

齊氏臨證特色鮮明,首重辨證精嚴,主張「證有真假,脈有從舍」,於虛實寒熱之辨尤具卓識。其學術思想承襲薛己溫補學派,然不拘泥成法,對癆瘵證治提出「補土生金」與「滋陰降火」並行之策,強調「癆瘵雖屬陰虛,然脾胃一敗,百藥難施」,處方常以四君子湯為底,佐以地黃、麥冬等滋陰之品。

在咳血治療方面,齊氏區分「肺熱迫血」與「氣虛失攝」兩大證型,前者主用瀉白散加減,後者則創製「參耆保肺湯」,重用黃芪配伍當歸,體現「血脫益氣」之旨。下痢辨證則詳分寒熱虛實,尤重「痢無止法」之戒,對濕熱痢創「清熱導滯湯」,融黃連、芍藥於行氣調血法中。

痘疹診療為齊氏另一專精,其《痘麻醫案》載錄「辨形察色」要訣,謂「痘疹根盤紅活者吉,紫黯者險」,治痘重視「托毒外出」與「護養脾胃」並行,對逆證善用紫草、蟬蛻等透發之品,危急時更參以人參扶正托邪。

著作方面,《齊氏醫案》六卷詳載其臨證心得,內含「虛損治法二十四則」等獨到論述;《家傳醫秘》收錄驗方百餘首,如治久咳之「寧嗽金丹」;《痢症匯參》系統整理古今痢疾治法,附以己見;《痘麻醫案》則為兒科痘疹專著,皆具臨床實用價值。

齊氏醫術融會諸家,尤擅將薛立齋溫補學說與臨證實務結合,用藥講求「補而不滯,清而不伐」,於清代醫林中獨樹一幟,其著作對後世溫病學派與雜病治療均具啟發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