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齊德之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齊德之
生平與背景
齊德之,元代著名醫家,具體籍貫不詳,然其醫術精湛,尤擅外科。元代醫學分科漸趨細密,外科亦為重要領域,齊德之於此道深有造詣,曾任醫學博士、御藥院外科太醫,足見其學術地位與臨床經驗之豐厚。
學術思想與貢獻
齊德之對癰疽瘡瘍等外證病理有獨到見解,提出「陰陽失和、氣血凝滯」為其病機核心。此論承襲《內經》「榮衛稽留,經絡壅滯」之說,並結合臨床觀察,強調外證雖發於體表,實與臟腑氣血密切相關。其辨證重脈診與局部形色,主張「審察病源,深淺虛實」,以定治法。
著作《外科精義》
所撰《外科精義》三卷,為元代外科重要文獻。全書分論外證之診斷、治法與方藥,內容涵蓋:
- 辨證綱領:以陰陽、寒熱、虛實為綱,區分癰疽之順逆險惡。
- 外治技術:詳述針烙、砭石、貼敷等法,尤重「灸療」於外科之應用,認為灸可「引毒外出,宣通壅滯」。
- 內外並治:強調「內消」與「托裡」兼施,如以黃連解毒湯清熱內服,配合金黃散外敷,體現整體調治理念。
後世影響
《外科精義》系統總結元代以前外科經驗,並融入齊氏臨床心得,對明清外科發展影響深遠。明代《普濟方》及清代《醫宗金鑒·外科心法》均引其說,後世譽其「辨證精微,治法周備」,奠定中醫外科理論與實踐之重要基礎。
學術特色
齊德之治學注重實證,反對拘泥古方,書中多載其改良之方劑與技法。如論「瘡瘍潰後」處理,主張依膿液性狀調整治則,顯示其靈活辨治之思維,反映元代外科醫家對實用技術與理論結合之追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