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齊德之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齊德之,元代醫家。里貫欠詳。尤精於外科,對癰疽瘡瘍外證有所研究,認為其證乃陰陽失和、氣血凝滯所致。嘗任醫學博士、御藥院外科太醫。著有《外科精義》三卷,於中醫外科頗多發明,為後世醫家所重視。

齊德之(?-?),元代醫家。里貫欠詳。尤精於外科,對癰疽瘡瘍外證有所研究,認為其證乃陰陽失和、氣血凝滯所致。嘗任醫學博士、御藥院外科太醫。著有《外科精義》三卷,於中醫外科頗多發明,為後世醫家所重視。

《外科精義》是元代齊德之所著的一部外科專著。全書分為三卷,共計一百零八篇,內容涵蓋了外科各個方面,包括外科基礎理論、外科常見病證、外科手術、外科器械、外科用藥等。《外科精義》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中醫外科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

《外科精義》在外科基礎理論方面,提出了“外科之要,在於審證”的觀點,認為外科診斷的關鍵是辨別病證的性質和類別,並根據病證的不同,採取相應的治療方法。在外科常見病證方面,詳細論述了癰疽瘡瘍、外傷骨折、脫肛、痔瘡、瘰癧、梅毒等多種外科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。在外科手術方面,系統論述了外科手術的操作方法,包括切開、切除、縫合、敷藥等。在外科器械方面,詳細介紹了外科手術中常用的器械,包括刀、剪、針、線等。在外科用藥方面,論述了外科常用的中藥,包括金銀花、連翹、大黃、黃連等。

《外科精義》是一部具有重要學術價值的醫學著作,對後世中醫外科的發展產生了深遠影響。它不僅為後世醫家提供了豐富的臨床經驗,而且也為中醫外科的理論體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礎。

以下是《外科精義》中關於癰疽瘡瘍的論述:

癰疽瘡瘍,皆由外邪侵襲,內生熱毒,結聚於肌膚而成。其證初起,局部紅腫疼痛,熱勢熾盛,可見紅色小疹,或成片成簇,或成條狀,或成團塊狀,觸之堅硬,按之痛甚。若熱毒內陷,則可見癰疽潰爛,流出膿血,疼痛劇烈。若熱毒深入,則可見瘡瘍化膿成膿,或形成膿腫,或形成壞疽,或形成瘰癧。

癰疽瘡瘍的治療,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可用金銀花、連翹、大黃、黃連等清熱解毒之藥,或用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板藍根等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之藥。若癰疽潰爛,可用黃連解毒湯、五味消毒飲等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之方。若癰疽化膿成膿,可用五味消毒飲、八味消毒散等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之方。若瘡瘍形成膿腫,可用八味消毒散、九味羌活散等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之方。若瘡瘍形成壞疽,可用九味羌活散、三黃散等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之方。若瘡瘍形成瘰癧,可用瘰癧散、瘰癧膏等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之方。

癰疽瘡瘍的治療,應根據病情的不同,採取相應的治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