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岐伯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岐伯,傳說中上古時醫學家,為黃帝之臣,人稱歧天師。醫理深邃,聞黃帝曾使其嘗草木之滋味,主治病之方法,於醫葯功莫大焉。《黃帝內經》乃以黃帝歧伯之問答敷敘而成,是以後世或稱醫學為岐黃或軒歧之術。後世托名岐伯之著作甚多,計有《岐伯灸經》、《岐伯經》多種。

岐伯,又稱岐天師,是中國上古時期的傳說人物,相傳是黃帝的臣子,精通醫學,曾經跟隨黃帝遊歷四方,探究醫學之道。岐伯在《黃帝內經》中提出了“陰陽五行”學說,並且將其應用於醫學領域,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。

岐伯的醫學思想主要體現在《黃帝內經》中,他認為人體是一個有機的整體,各個臟腑相互影響,相互依存。因此,在治療疾病時,要從整體出發,辨證施治。岐伯還提出了“治未病”的思想,認為在疾病發生之前就進行預防,是最好的治療方法。

岐伯的醫學思想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後世的醫學家都以岐伯為榜樣,努力鑽研醫學,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

以下是《黃帝內經》中岐伯的部分論述:

  • “陰陽者,天地之道也,萬物之綱紀,生死之本也。”
  • 五臟者,藏精氣而不瀉,故能長久。”
  • “治未病,如同捕風,未有風而先扞之。”
  • “上古之人,其知道者,法於陰陽,和於術數,食飲有節,起居有常,不妄作勞,故能形與神俱,而壽命延長。”

岐伯的醫學思想對後世的醫學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,後世的醫學家都以岐伯為榜樣,努力鑽研醫學,為人類的健康做出了巨大的貢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