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奇分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奇分
奇分為中醫經典著作《靈樞》中所載之特殊術語,源出《靈樞·衛氣行》篇,指陰陽運行過程中產生之不盡餘數。此概念在中醫理論體系中具有重要意義,特別是在衛氣運行與時間醫學方面。
經典出處與基本涵義
《靈樞·衛氣行》明確記載:「陰陽一日一夜,合有奇分十分身之四。」此處「奇分」意指在完整周期計算後所餘之零數部分。古人觀察到人體氣血運行與天體運轉雖大體相應,然細究之下總有細微差異,此差異即為「奇分」。
數理基礎與天人相應
中醫理論將一晝夜分為百刻,衛氣日行於陽二十五周,夜行於陰二十五周,合計五十周。然實際計算時發現:
- 日行陽二十五周應耗五百刻(25周×20刻/周)
- 但一晝夜僅百刻 故需引入「奇分」概念調和此矛盾,體現了古人對人體節律與天文周期不完全同步的深刻認識。
臨床應用與理論延伸
- 衛氣運行推算:用於精確計算衛氣在經脈中的流注時刻,特別是在子午流注針法中具有指導意義。
- 時間醫學應用:解釋為何相同病症在不同時間發作會有差異表現,因氣血運行存在「奇分」所致之細微時差。
- 脈診理論:影響四時平脈的判斷標準,解釋脈象隨季節變化而產生的細微差異。
歷代醫家詮釋
明代張景岳在《類經》中注解:「奇分,即餘分也。」指出此為陰陽運行中不可整除之餘數。清代張志聰則進一步闡發:「奇分者,謂周天三百六十五度四分度之一。」將天文曆法概念引入醫學解釋。
現代研究視角
從現代時間生物學角度看,「奇分」概念體現了:
- 人體生物節律與地球自轉周期非完全同步
- 生理功能調節存在個體差異
- 疾病發生發展具有時間特異性
此概念至今仍對研究時間醫學、氣血運行理論具有啟發意義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