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池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名詞介紹
池泉穴
池泉,又稱永泉,為經外奇穴之一,首載於《針灸經外奇穴治療訣》。其定位於手背腕橫紋中點處,與掌側大陵穴相對,屬手少陽三焦經區域。
穴位特性
池泉穴居手背陽側,為氣血匯聚之處,與三焦經氣相通。三焦主司一身之氣化,故該穴具有調暢氣機、疏利胸膈之效。其臨床應用主要針對心胸痛,包括心氣鬱滯、胸陽不振所致之悶痛,或氣滯血瘀引發的刺痛。
刺灸方法
- 針刺:直刺0.3-0.5寸,得氣後可行捻轉瀉法,以疏泄鬱滯之氣。
- 艾灸:
- 艾炷灸3-5壯,適用於寒凝心脈之胸痛。
- 艾條溫和灸5-10分鐘,可溫通經絡,助陽散寒。
中醫理論延伸
池泉穴雖為奇穴,然其作用機理可結合經絡學說探討:
- 與大陵穴相應:大陵屬手厥陰心包經,主鎮靜安神、寬胸理氣;池泉與其表裡相對,共調心氣,共治胸痹。
- 三焦經氣調節:三焦為「原氣之別使」,池泉穴可助三焦氣化,推動氣血運行,緩解因氣機逆亂所致之胸痛。
此穴臨床多與內關、膻中等穴配伍,以增強理氣活血之效,然具體運用須辨證論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