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奇經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奇經,乃奇經八脈之簡稱,為中醫經絡系統中獨特之脈道,與十二正經相異,既不直屬臟腑,亦無表裏配合關係,故稱「奇經」。其名首見於《難經》,後世醫家如《脈經》亦載:「奇經之為病何如?」足見其於臨床辨證之重要性。
奇經八脈之組成與特性
奇經八脈包括督脈、任脈、衝脈、帶脈、陰蹻脈、陽蹻脈、陰維脈、陽維脈,共八條脈絡。其特點如下:
- 調節十二正經氣血:奇經猶如「湖澤」,能蓄積與調節十二經氣血之盈虛。當十二經氣血滿溢時,奇經可收納之;不足時,則能滲灌補充。
- 無專屬臟腑:與十二經不同,奇經不直接絡屬特定臟腑,故其功能更偏向整體調控。
- 特殊循行路徑:如督脈行於背脊,總督諸陽;任脈行於胸腹,總任陰脈;帶脈環腰一周,約束縱行諸經。
奇經與疾病之關聯
奇經失調可引發特定病症,例如:
- 督脈病:脊柱強直、頭項疼痛,甚則癲癇。
- 任脈病:婦女帶下、不孕,男子疝氣。
- 衝脈病:氣逆裡急、月經不調。
- 帶脈病:腰腹弛緩如坐水中,下肢痿軟。
陰陽蹻脈主司寤寐與下肢運動,陰陽維脈則維繫陰陽經氣之平衡,病變時可見失眠、下肢拘急或弛緩等症。
奇經於針灸與用藥之應用
- 針灸取穴:奇經有專穴,如督脈之百會、任脈之關元,臨床常藉此調理奇經氣血。
- 藥物歸經:部分藥物如鹿茸、龜板等,被歸為「入奇經」,用以滋補衝任或溫養督脈,尤見於婦科與虛損病症。
奇經之說,深植於中醫理論體系,其調控機制與病症表現,歷代醫家多有闡發,至今仍為臨床辨治之重要依據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