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奇經八脈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奇經八脈
基本概念
奇經八脈是中醫經絡系統中除十二正經外的重要組成部分,包括督脈、任脈、衝脈、帶脈、陽蹻脈、陰蹻脈、陽維脈和陰維脈。所謂「奇經」,是相對於十二正經而言,因其不直接隸屬於臟腑,亦無表裡配合關係,故稱「奇」。
歷史淵源
奇經八脈的理論最早散見於《黃帝內經》各篇,後由《難經·二十七難》系統整理並正式命名。《難經》明確指出:「凡此八脈者,皆不拘於經,故曰奇經八脈也。」這一論述奠定了奇經八脈在中醫理論中的基礎地位。
主要特徵
- 與臟腑關係:奇經八脈內不直接聯屬特定臟腑(任督二脈除外)
- 腧穴分布:除任脈、督脈外,其餘六脈無本經專屬腧穴
- 表裡關係:無如十二正經般的表裡經配屬關係
- 循行特點:多呈縱橫交錯之勢分布於十二經脈之間
生理功能
- 調節作用:調節十二經脈氣血,當十二經脈氣血有餘時,則流注於奇經蓄積;當十二經脈氣血不足時,則由奇經溢出補充
- 統率功能:督脈總督諸陽,任脈總任諸陰,衝脈為「十二經之海」,帶脈約束諸經
- 特殊聯繫:與肝、腎、腦、髓、女子胞等奇恆之腑關係密切
各脈詳述
督脈
- 循行路線:起於胞中,下出會陰,沿脊柱內上行至風府,入屬於腦
- 功能特點:總督一身之陽經,稱為「陽脈之海」,與腦、脊髓、腎有密切聯繫
任脈
- 循行路線:起於胞中,下出會陰,沿腹部正中上行至下頦
- 功能特點:總任一身之陰經,稱為「陰脈之海」,主胞胎,與女子月經、生育功能密切相關
衝脈
- 循行路線:起於胞中,分為三支,一支沿腹上行,一支沿股內側下行,一支與任督二脈同起胞中
- 功能特點:調節十二經氣血,稱為「十二經之海」或「血海」,與生殖功能關係密切
帶脈
- 循行路線:起於季脅,斜向下行至帶脈穴,繞身一周
- 功能特點:約束縱行諸經,主司婦人帶下
陰蹻脈與陽蹻脈
- 循行路線:陰蹻脈起於足跟內側,陽蹻脈起於足跟外側,均上行至目內眥
- 功能特點:主司下肢運動與眼瞼開合,調節肢體運動功能
陰維脈與陽維脈
- 循行路線:陰維脈起於小腿內側,陽維脈起於足跟外側,分別上行至咽喉與項後
- 功能特點:陰維脈維繫諸陰經,陽維脈維繫諸陽經,主一身之表裡
臨床意義
奇經八脈的理論在中醫臨床應用廣泛,尤其在婦科、內科疑難雜症及針灸治療中具有重要指導價值。歷代醫家如李時珍、葉天士等均對奇經八脈有深入研究,並發展出相應的診療方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