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奇脈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奇脈

一、奇經八脈
「奇脈」在中醫學中,首指「奇經八脈」,為經絡系統中異於十二正經的八條特殊脈絡,包括督脈、任脈、衝脈、帶脈、陰蹻脈、陽蹻脈、陰維脈、陽維脈。此八脈不直接隸屬臟腑,亦無表裡配屬關係,然其功能在於調節十二正經氣血。當十二正經氣血充盈時,奇經能蓄積多餘之氣血;反之,當十二正經氣血不足時,奇經可釋放所藏以補充之。

奇經八脈中,尤以督、任、衝三脈為要:

  • 督脈:總督一身之陽,行於背部正中,與腦、髓、腎關係密切。
  • 任脈:總任一身之陰,行於腹部正中,主胞胎與生殖功能。
  • 衝脈:為「十二經之海」,調節氣血運行,與女子月經、男子生殖密切相關。

二、脈學名詞
「奇脈」另見於脈診理論,指脈象與患者面色、證候不相符合之異常表現。《素問·五臟生成》提及:「凡相五色之奇脈……」王冰注釋強調,此類脈象與外在色澤「不相偶合」,反映體內氣血陰陽失調的特殊狀態。

此類脈象多見於虛實夾雜或真寒假熱、真熱假寒等複雜病機中。例如:

  • 患者面色蒼白(虛寒之象),卻見洪大滑數之脈(實熱之徵),此為「陽盛格陰」之兆。
  • 反之,面赤煩躁(陽熱之象)反見沉細遲弱之脈(陰寒之徵),則可能為「陰盛格陽」之候。

此類脈象提示醫者需深入辨析病機,不可僅憑單一症狀或脈象斷證,體現中醫「四診合參」之精髓。

三、奇脈與氣血辨證
奇脈的異常表現,常與氣血運行失調相關。如《難經》所述,奇經八脈猶如「溝渠」,能調節正經氣血之盈虧。若奇脈功能失常,可能導致氣血逆亂,進而出現「奇脈」所主之特殊脈象。例如:

  • 衝脈失調:可見脈象上逆、寸口脈獨盛,或婦人經血妄行。
  • 帶脈不固:脈象鬆弛無力,或伴腰腹墜脹之症。

四、總結
「奇脈」一詞於中醫理論中具雙重意涵,既為經絡系統之重要組成,亦為脈診中特殊病機之體現。其理論深植於陰陽五行與氣血辨證,臨床應用時需結合整體觀,方能準確把握其病理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