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臍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臍突

臍突,即肚臍突出。在古醫籍中,多記載為初生兒的疾患。但也有見到臍突出現在危重病人身上,這裡不在討論的範圍內。

常見證候

  • 積熱臍突:小兒初生時,肚臍突出,呈紅赤腫大的狀態。
  • 寒濕臍突:小兒初生旬日後,肚臍忽然腫脹,不呈紅赤,捻動時可能會聽到微響,或有驚悸啼哭的症狀出現。

鑑別分析

積熱臍突和寒濕臍突的病因及病機有先天和後天的差別,發病時間也有早晚之分。積熱臍突是因為胞胎期間孩子受到熱,熱氣被困在腹中,無法排出,最終湧入臍部所致,因此初生時臍突就會出現。寒濕臍突則是因為嬰兒稚弱,洗浴時受涼而受寒,寒濕之邪入侵到脾胃,而積聚在臍部,所以發病多發生在生後十餘天之間。這兩種病症的症狀不同,治療方法也不同。對於積熱臍突,症狀為紅赤腫大,治療應清熱解毒、祛風消腫,可以使用犀角消毒飲。對於寒濕臍突,症狀為不呈紅赤,捻動時微響,治療應利水滲濕,散寒止痛,可以使用白芍藥湯加薏苡仁,或者使用二豆散,外用外消散。

文獻引用

《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.初生門上》中對臍突的注釋:"最忌寒涼之藥敷於臍上,恐寒凝毒熱,反為害也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