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臍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臍突,即肚臍突出。本症,古醫籍記載多屬初生兒疾患。危重病人,亦有見臍突者,不在本條討論。

【常見證候】積熱臍突:小兒初生,肚臍突出,紅赤腫大。寒濕臍突:小兒初生旬日後,肚臍忽然腫脹,不赤,捻動微響,或驚悸啼哭。

【鑒別分析】積熱臍突與寒濕臍突:兩者病因、病機有先天、後天之別,發病時間具早晚之異。積熱臍突乃兒在胞胎中受熱,熱蘊腹中,不得發泄,衝入臍中所致,故初生即發臍突。寒濕臍突係嬰兒稚弱、洗浴時看涼受寒,寒濕之邪侵襲脾胃,鬱於臍部,故發病多在生後十餘日間。二者症狀不同,治法亦異,積熱臍突,紅赤腫大,治宜清熱解毒、祛風消腫,方用犀角消毒飲。寒濕臍突不赤,捻動微響,治宜利水滲濕,散寒止痛,方用白芍藥湯加薏苡仁,或用二豆散,外用外消散

【文獻別錄】《醫宗金鑒幼科雜病心法要訣.初生門上》臍突注曰:"最忌寒涼之藥敷於臍上,恐寒凝毒熱,反為害也"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