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臍中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臍中,經穴名。出《針灸甲乙經》。又名神闕。別名氣舍、氣合、維會。屬任脈。在腹中部,臍中央。布有第十肋間神經前皮支和腹壁下動、靜脈。主治中風脫症,腹痛,泄瀉,痢疾,脫肛,水腫等。禁針。艾炷灸(隔鹽或薑)7-15壯;或[艾條灸](/dic/21761)20-30分鐘。
臍中,又名神闕,是任脈的穴位,位於腹中部,臍中央。《針灸甲乙經》曰:「臍中,神闕也,在臍中,正任脈也。」《黃帝內經》曰:「臍中者,五臟六腑之本,元氣之始,神明之府也。」可見臍中是人體重要的穴位,具有調節陰陽、疏通經絡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
臍中主治中風脫症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脫肛、水腫等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中風昏迷、小兒驚風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脫肛、水腫等疾病。
針刺臍中穴,可起到調節陰陽、疏通經絡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中風昏迷、小兒驚風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脫肛、水腫等疾病。
針刺臍中穴時,可用毫針直刺0.5-1寸,深度以不超過皮下脂肪層為宜。留針時間15-30分鐘。
艾灸臍中穴,可起到溫陽散寒、通經活絡、消腫止痛的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中風昏迷、小兒驚風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脫肛、水腫等疾病。
艾灸臍中穴時,可用艾條灸或隔鹽灸,每次灸15-30分鐘。
需要注意的是,臍中穴為禁針穴,孕婦及有出血傾向者不宜針刺。
臍中穴是人體重要的穴位,具有調節陰陽、疏通經絡、扶正祛邪的作用。臨床上常用於治療中風昏迷、小兒驚風、腹痛、泄瀉、痢疾、脫肛、水腫等疾病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臍中穴為禁針穴,孕婦及有出血傾向者不宜針刺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