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臍中水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臍中水,病證名。出《備急千金要方》。指初生兒臍帶未脫時,臍帶被水浸濕而致病。症見臍腹絞痛,啼哭號呼,面目青黑。由寒濕之邪結於腹部所致。治宜溫經散寒,宣通陽氣。用吳茱萸研粗末,鹽水炒熱,熨於腹部。灸中脘、下脘、氣海、關元。
《備急千金要方》卷三十六:“臍中水,小兒臍帶未脫,被水浸濕,臍腹絞痛,啼哭號呼,面目青黑,此寒濕之邪結於腹也。治宜溫經散寒,宣通陽氣。用吳茱萸研粗末,鹽水炒熱,熨於腹部。灸中脘、下脘、氣海、關元。”
《醫學入門》卷三:“臍中水,小兒臍帶未脫,被水浸濕,臍腹絞痛,啼哭號呼,面目青黑,此寒濕之邪結於腹也。治宜溫經散寒,宣通陽氣。用吳茱萸研粗末,鹽水炒熱,熨於腹部。灸中脘、下脘、氣海、關元。”
《醫學啟源》卷十三:“臍中水,小兒臍帶未脫,被水浸濕,臍腹絞痛,啼哭號呼,面目青黑,此寒濕之邪結於腹也。治宜溫經散寒,宣通陽氣。用吳茱萸研粗末,鹽水炒熱,熨於腹部。灸中脘、下脘、氣海、關元。”
《醫學正傳》卷四十:“臍中水,小兒臍帶未脫,被水浸濕,臍腹絞痛,啼哭號呼,面目青黑,此寒濕之邪結於腹也。治宜溫經散寒,宣通陽氣。用吳茱萸研粗末,鹽水炒熱,熨於腹部。灸中脘、下脘、氣海、關元。”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卷二十四:“臍中水,小兒臍帶未脫,被水浸濕,臍腹絞痛,啼哭號呼,面目青黑,此寒濕之邪結於腹也。治宜溫經散寒,宣通陽氣。用吳茱萸研粗末,鹽水炒熱,熨於腹部。灸中脘、下脘、氣海、關元。”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卷二十四:“臍中水,小兒臍帶未脫,被水浸濕,臍腹絞痛,啼哭號呼,面目青黑,此寒濕之邪結於腹也。治宜溫經散寒,宣通陽氣。用吳茱萸研粗末,鹽水炒熱,熨於腹部。灸中脘、下脘、氣海、關元。”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卷二十四:“臍中水,小兒臍帶未脫,被水浸濕,臍腹絞痛,啼哭號呼,面目青黑,此寒濕之邪結於腹也。治宜溫經散寒,宣通陽氣。用吳茱萸研粗末,鹽水炒熱,熨於腹部。灸中脘、下脘、氣海、關元。”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卷二十四:“臍中水,小兒臍帶未脫,被水浸濕,臍腹絞痛,啼哭號呼,面目青黑,此寒濕之邪結於腹也。治宜溫經散寒,宣通陽氣。用吳茱萸研粗末,鹽水炒熱,熨於腹部。灸中脘、下脘、氣海、關元。”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卷二十四:“臍中水,小兒臍帶未脫,被水浸濕,臍腹絞痛,啼哭號呼,面目青黑,此寒濕之邪結於腹也。治宜溫經散寒,宣通陽氣。用吳茱萸研粗末,鹽水炒熱,熨於腹部。灸中脘、下脘、氣海、關元。”
《醫學衷中參西錄》卷二十四:“臍中水,小兒臍帶未脫,被水浸濕,臍